雒紅杰
摘 ? ?要: 初中數學是一門具有嚴密邏輯推理的系統(tǒng)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的學科,也是初中理科中的基礎學科,它直接影響著初中物理、化學的學習,所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尤為重要,能夠為進一步做好初中數學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 ?學習興趣 ? ?自學能力 ? ?教學實踐 ? ?思維能力
目前新課程倡導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就是讓所有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獲得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增長知識又發(fā)展能力,讓每個學生的數學素質都得到有效提高。
一、初中數學教學目的
弗蘭登塔爾曾對數學教育目的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究。他認為數學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工具。我們在教育學生數學時最起碼應該本著這兩個目的。長期接觸數學的人一般邏輯思維都比較縝密,思考事物的時候考慮得比較全面??梢?,數學教育與邏輯思維是有一定聯系的。在教學生數學知識時,教師應該將數學作為一種工具,讓學生掌握運用這種工具的方法及能夠運用好這種工具的訣竅。另外,學習數學的另一個目的是學會數學的實際應用,認真考慮數學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從過去、現在一直到未來,數學都離不開現實社會,這才是數學教育的首要目的。
二、注重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師的一切行為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影響著學生。一個師德高尚、知識淵博、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老師必然會得到學生的青睞,受到學生的尊重,就會激起學生對所教學科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形象對學生具有重要影響,形象是能夠引起人們思想和感情的具體形狀或姿態(tài),從這個概念中,我們已經看到形象的作用就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所以教師要注意親切、莊重、樸實、盡可能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師應平易近人,品德言行堪為學生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必須帶頭不做,正人先正己,樹立威信,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用自己的人格激勵學生,從而優(yōu)化教育教學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動力,創(chuàng)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興趣源于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適當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因興趣而學,因樂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去創(chuàng)新,開發(fā)學生無限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方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初中時代的學生正處于個性發(fā)展的階段,應合理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把常用的而課本中又沒有專節(jié)專門講述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地教給學生,盡力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包括數學思想方法在內的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這些都有益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閱讀開始。初一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對課文內容逐句、逐段領讀、解釋,對重要的教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標記。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在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提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啟發(fā),促使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彌補自己先前閱讀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
五、重視課堂教學實踐
在知識的引進、消化和應用過程中,促使學生領悟和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知識發(fā)生的過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產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確的直觀背景材料,創(chuàng)造使認知主體與客體之間激發(fā)作用的環(huán)境和條件,通過對知識發(fā)生過程的展示,使學生的思維和經驗全部投入到接受問題、分析問題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戰(zhàn)中,從而主動構建科學的認知結構,將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知識融為一體,最終形成獨立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示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鏈”,是對數學抽象與數學模型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解釋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在規(guī)律的揭示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灌輸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性思維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感性的直觀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識發(fā)現規(guī)律,不過早地給出結論,而要講清抽象、概括或證明的過程,充分向學生展現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學生領悟蘊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六、引導學生培養(yǎng)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的主要方面。思維能力的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應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
1.思維速度的訓練
就初中生而言,思維速度的訓練主要依靠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如講解完新課后,安排課本中的練習作為速算題;也可精編構思巧妙、概念性強、覆蓋面廣、有一定靈活性的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進行專項訓練,提高快速答題的能力。
2.思維質量的訓練
思維質量的訓練,除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對解題思路的討論,剖析各種題解方法的特點,選擇簡捷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題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
3.逆向思維的訓練
啟發(fā)學生思考與已知過程相反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倒過來想問題的習慣,考慮與已知條件相反條件下的狀況,構思事物反作用的結果,從而開拓思路,找出解題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一條途徑。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它需要較強的邏輯性及反復的聯系維持知識的牢固性。初中數學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學習時,應精心備課,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課堂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社會交給我們的任務,不負作為教師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