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祥輝
摘 要: 小學數學課堂改革其實就是轉變學生的角色,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成主動的“學進去講出來”,講出自己的疑問,講出自己的想法,講出自己的認識,講出對別人意見的看法,講出教師想要講的東西。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合作交流 講出來 主動探求
小學生天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創(chuàng)設能吸引學生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參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知識的過程。其實我們還可以嘗試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過程中把知識“講出來”,讓學生也成為“教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講出自己的疑問,講出教師想講的知識。對學生而言,能真正“講出來”就說明真正主動參與了探究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發(fā)展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不僅要“學進去”還要“講出來”,更要講得真實,講得精彩。
一、“講出”自己的想法,引發(fā)思考
學是講的基礎。小學生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與知識水平還不高,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即使有疑問也不愿意說,數學課堂往往是沉悶、保守的狀態(tài)。其實,課堂上讓學生講出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疑惑。
例如教學《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一課:
師:(拿出一個不透明的口袋,口袋內放入5個紅球,1個黃球,隨機拿出1個球再放回)這是一個不透明的空口袋,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師:拿出一個(紅球)。
生1:袋子里是紅球,因為拿出來的是紅球。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證據明確。
生2:袋子里可能有綠球,因為袋子是不透明的,看不到里面。
師:你很有想象力。
生:……
師:繼續(xù)摸(直到摸出黃球),再猜一猜袋子里裝的是什么球?先思考再說一說你的想法。
生:袋子里裝的肯定有紅球、黃球。因為摸出的球里面有紅的也有黃的。
生:可能還有其他顏色的球。
師:(確定答案,袋子里裝的球只有紅球和黃球)再猜一猜袋子里裝的紅球和黃球哪種顏色的球多一些,為什么?
生:紅球多一些。因為摸出的紅球的次數多。
師:(打開袋子,讓學生看結果)如果想讓摸出的紅球次數和黃球次數差不多,那怎樣放球在袋子里?
生:1個黃球和1個紅球,2個黃球和2個紅球……
在教學對學生來說全新的知識時,要給學生適當的空間,讓學生講出內心的想法。
二、“講出”自己的認識,促進交流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部分學生已經掌握,還有少部分人不理解的情況。這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模仿老師的講解方法進行交流活動,讓學生有問題、有目的地進行交流,讓小組間互相發(fā)問、解答。
例如:在教學《簡單的周期》時,學生在認識簡單的周期規(guī)律后,已經學會用畫圖、列舉、列算式的方法,解決求一個按周期規(guī)律排列的圖形序列第幾個圖形的一類問題后,部分學生對列算式的方法還不理解,仍然采用畫圖、列舉的方法。為了讓學生感受列算式方法的優(yōu)越性時,我設計了以下問題讓學生交流。“△△□○△△□○……按照這樣的排列規(guī)律,第99個是圖形?用你自己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大部分學生完成后,我讓學生小組內展示自己的答案,把自己的答案講給同組人聽。
學生交流片段:
“我是用列算式的方法解決的,99÷4=24……3,余下3說明是第3個,每一組都一樣的,第三個是□”。有學生說:“我和你的不一樣,我的是99÷4=24(組)……3(個)。”
“你沒說單位,這里的3個,指的是第25組的第3個,和第1組的第3個是一樣的,是□,你的答案是正確的?!边€有的學生不敢說,我鼓勵他說說。我的答案是100÷4=25(組)。他沒說完,剛才發(fā)言的學生立即發(fā)問:“100是什么?”“在計算時99不好算,100好算,100÷4=25(組),說明差一個正好滿25組,所以99個應該是第25組第3個……”
通過這個簡單的合作交流活動,經過幾個學生的思維碰撞,他們已經對所學內容進行了加工和深化。在交流中,小組內學生分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聆聽過程中發(fā)表對別人觀點的看法,有頓悟,有贊同,有糾正。
三、“講”出自己的收獲,自主總結
一般我們一節(jié)課結束時,都是教師總結重點,其實可以嘗試設計合適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講出來。
例如:還是以“簡單的周期”一課為例,在最后總結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一位老伯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9月份老伯伯多少天打魚?”圖形文字結合,學生很喜歡讀。通過對比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很快想到周期現象,都非常有興趣地期待答案。學生完成后,我安排學生面向全班講自己的想法。緊接著我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有這樣的勞逸結合嗎?學生開始有點茫然,只有幾個學生舉手,有個學生剛說了一句,全班學生恍然大悟:“我們學習正常也是周期現象,五天上課兩天休息?!蔽矣职才牌渌麑W生說,再同位互相說,然后全班說一說。經過這樣的反復說的過程,學生不斷交流、思考,知識得到升華。
在日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根據課程與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讓學生講出來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有效、實用、真實的合作交流問題。應該徹底改變原有的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實現學進去講出來,讓小學數學課堂因“講出來”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