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平
摘 要: 學生作文應該從小學低年級抓起,從低年級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從一句完成的話開始,隨后可以完美形容一個圖片,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用自己真實的想法把看到的說出來,然后寫下來,遵循從說到寫,逐步提高訓練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把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對寫作文都是有幫助的,養(yǎng)成積累生活素材的習慣。
關鍵詞: 生活教學 作文教學 小學低年級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寫作水平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要想作文寫得好,應從小學低年級抓起,我也曾遇到過類似情況,經過幾年的低年級教學,我注重這樣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每一節(jié)課都要對學生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一年級時,就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說完整話,不能說半句話,如果學生說了半句話,就要讓他(她)重新說,一直到說完整為止,老師要不怕麻煩,讓學生養(yǎng)成回答問題說完整話的好習慣。在識字教學中,要求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進行說話訓練。如:老師在教學時讓學生用“在”字組詞,有個學生組成“現在”,老師啟發(fā)學生:“現在你在干什么?”學生說:“現在我在認真上課。”如果每個生字都能這樣進行組詞,說話訓練,那么學生的說話能力就大有提高。
在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時,要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看清圖上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人、在干什么、做得怎樣”。首先,讓不同的小朋友分別回答這幾個問題,然后讓同學連起來說話,多叫一些孩子回答,對能用不同的詞或句子描繪圖的學生進行表揚。
從看一幅圖過渡到多幅圖,低年級學生在觀察多幅圖時,先別忙著一幅一幅回答,要讓學生連續(xù)觀察幾幅圖,因為幾幅圖連在一起有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先把幾幅圖連在一起看,把圖上表達的大概情節(jié)抓住,有全面的認識,再一幅一幅具體地看,這樣練習才能掌握好觀察幾幅圖的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寫話的要求是: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并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說寫反差大,說時往往頭頭是道,但寫時卻常常提筆忘詞,不知如何起筆。
在對學生看圖寫話能力訓練的時候,要遵循從說到寫,逐步提高訓練的原則,在說話的基礎上練習寫話??匆环?,首先要求學生能夠全面細致地觀察圖畫,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弄清楚,圖中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在干什么”,學生才能準確地理解圖意。還要培養(yǎng)學生有步驟地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比如按主次、方位順序地說,怎么說就怎么寫。孩子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如果能打開他們的思路,展開想象的翅膀,無拘無束地說,無拘無束地寫,就會為寫話增色不少。
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掌握每個自然段前面要空兩格的書寫格式。
最重要的是,要及時表揚那些寫得通順,沒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學生,對那些平時寫得不太好的學生,要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稍有點進步就及時表揚,讓所有學生看圖寫話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三、培養(yǎng)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
日記是經常性習作最好的載體,養(yǎng)成良好的日記習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保證。二年級一開始就讓學生寫日記,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生活,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生活,發(fā)現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自發(fā)地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幫助學生善于取“材”。記得有一次,學生們正在上課,突然從窗外飛進一只黃蜂,學生們發(fā)現其飛到自己前面時立即躲閃,課堂紀律一下子亂了,我看著這情況覺得再繼續(xù)上課是沒有效果的。我索性放下課本,對同學們說:“現在,我們來觀察這只黃蜂吧!”學生們不約而同地說:“好!”黃蜂在教學里飛來飛去,孩子們左躲右閃,目光一直跟隨著那只黃蜂,直到它飛出了窗外??赐旰?,我就布置學生們寫有關黃蜂的日記,第二天,學生們交上來的日記,都有好幾句話,有個孩子寫道:“我看見黃蜂頭上有一圈是黑色的,特別顯眼,我想它肯定就是那新選的蜂王吧!它飛進我們教室里來是想炫耀它當上了蜂王吧?!焙⒆觽兊南胂罅Χ嘭S富。
低年級學生的天性之一是喜歡玩耍,我抓住這特點,從“玩”開始誘發(fā)學生寫日記的靈感。如上過美術課,學生們用彩泥捏各種東西,有的捏成手機,有的捏成各種小動物,我就請他們說說是怎樣捏的,然后布置學生寫日記,再者體育課上,學生們捕捉有趣的來寫,課間孩子們玩的游戲有很多。
一周進行一次評比,寫得好的日記挑出來給大家聽并加分,有進步的也加分,這樣學生就有成就感,寫日記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長此以往,寫作水平就會大大提高,達到寫日記的目的。
四、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
作文是厚積薄發(fā)的創(chuàng)造活動,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十分強調語序和積累,“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學不好語文”。低年級兒童有意識積淀的知識基本是零。如果能在一年級起步就培養(yǎng)學生積累的興趣,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往后的作文便如信手拈花。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累的自覺習慣,我在班上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采蜜本”?!安擅郾尽鄙峡梢哉浾n本上,課外書上的好詞、好句,每周評出十本“勤勞蜜蜂”獎,讓獲獎的學生上臺,在多媒體的展示臺上展示“采蜜本”,讓他們大聲朗讀摘抄的內容。因為這份榮譽只要勤奮就能獲得,比較容易獲得。學生積極性很高,勁頭十足,后來學生們買了各種趣味讀物,我又讓班上成立圖書角,讓每個孩子各拿一本放在圖書角里,互相翻閱,學生看書的興趣濃厚了,積累的東西越來越多,在平時的寫話訓練中能用上一兩個好詞、一兩個好句也是順理成章的。
實踐證明,只要讓學生平時積累素材,注重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寫好看圖寫話,堅持寫日記,就會提高低年級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靜.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之我見[J].文教資料,2007(29).
[2]姚文濤.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之我見[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