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李云輝
摘 要:寫作,作為英語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用何種語言進行寫作,寫作都是學習中的一大困難。本文根據心理語言學對寫作活動等的研究,探討心理語言學對學生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 心理語言學;英語;寫作教學
一、引言
寫作雖不如閱讀或聽說技能那樣廣泛使用,但一直是英語學習者的難題。不少學生能閱讀一般的英文報刊,能聽懂VOA等日常會話,即便是“啞巴英語”,也能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借助肢體語言或語境去表達自己。而寫作則不一樣,許多學生的寫作能力差強人意,寫出的文章讓人無法理解。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上的不足表現在謀篇布局的能力(包括信息的豐富性、準確性以及信息的選擇和組織等)和語言表達能力(包括語法的準確性、詞匯的豐富性和用詞的得體性等)。
二、寫作的三個階段
從心理學角度看,寫作類似于口頭表達,通常由三階段組成。①構思階段。即作者在頭腦中產生要表達的思想,然后選擇要寫出的內容;②轉換階段。即選擇語言形式;③執(zhí)行階段。即把頭腦中的語言信息轉換成用文字符號表達的文章。寫作到底難在哪?有研究表明:寫作能力通常比口語能力要晚5年左右發(fā)育。剛入學時,兒童的口語能力已經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寫作能力卻仍處于起步階段,大概12歲時,這兩種能力才趨于一致。這主要是因為書面語和口語的表達不同而造成的。具體表現在:書面語需要用詞得當、語言通順、層次清楚等;口語中的語法和詞匯結構松散,具有較高的冗余性。
三、寫作的三個特點
具體來說,寫作活動有三個心理特點:第一,對記憶的要求較高。寫作之前,作者需要對主題進行構思,決定其體裁、內容及先后順序等。這些內容都需要保持在工作記憶中,以便對后面的下筆起指導作用。但是,由于寫作的速度慢于說話的速度,導致工作記憶中的信息很容易丟失。這就是為什么寫出來的不如說出來的。第二,書面語的干擾。主要包括字跡是否清晰、標點符號準確以否、拼寫有無錯誤等,這些都會打斷作者的思路。第三,缺乏口頭活動的外部線索。在寫作過程中,一般沒有外部提示會告訴作者下面該說什么,需要作者依賴長時記憶中存儲的知識和工作記憶對這些信息進行安排。心理學認為,人認識事物的心理過程就是對事物進行對象化的過程。要形成言語成品,首先在大腦中形成話語的內部程序,然后建構話語,最后將話語用自然語言表達出來,包括挖掘語句或篇章的語境意義和言外之意。
四、應注意的問題
寫作是一項高級的語言活動。語篇銜接,主位推進和宏觀結構理論是寫作的理論基礎。寫作教學應當吸收三者的成果,以便在實踐中為教學服務。筆者認為,在寫作教學中應強調以下三個方面:
1. 擬定提綱
有調查發(fā)現,大約有2/3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反復閱讀前面已經寫下的內容,原因是要決定下一步該寫什么,以及如何組織下一句的信息。為了減輕工作記憶的負擔,筆者提倡,在寫作全面展開之前,先擬一個寫作提綱。理想的提綱應包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大致的框架。要擬出真正具有指導意義的和切實可行的提綱,學生應在動筆之前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考,擬定的寫作提綱才會比較理想。全面的寫作,會進一步激活作者的思路,中途可能會使作者有更好的想法,或者發(fā)現在擬定的提綱里,哪些內容需要調整等。
2. 重視修改
Swain & Lapkin (1995)指出,修改能促進語言習得。修改后的輸出是更準確、更接近目標語的輸出,而語言習得就發(fā)生在修改前和修改后這兩次輸出之間。修改,尤其是自己的修改,能促使作者進一步的思考,并對結果進行檢驗。因此,修改是寫作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訓練學生把握正確的修改時機,即對于不需要查詢就可以修改的問題,要立即修改;而對于感覺不妥的主題句則需要盡快修改。對于需要查詢才能弄清楚但對下面的信息組織影響不大的語言問題,則可以放在后面修改。修改,還包括互相間的修改。通常學生最容易發(fā)現別人的錯誤,而往往會忽略自己的失誤,通過分析他人寫作中的問題,將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3. 利用范文
從語言生成的角度看,范文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能夠說明所用體裁的特點。體裁有助于寫作,這一點幾乎是公認的,盡管中國學生很早就知道有記敘文、說明文等,但英漢語的語篇模式并不一致;第二,能夠說明語篇銜接手段。使用語篇銜接手段是建立語篇連貫的重要途徑,熟悉語言的銜接手段能夠大大減輕寫作過程中的負擔,加快語言生成的速度;第三,能夠開闊學生的思路。學生在閱讀范文之前,教師可以就范文的題目或主題提問學生,讓大家積極思考,就寫的內容及內容的組織安排進行討論,之后才去安排閱讀范文,學生就能更好地發(fā)現并欣賞文章的獨到之處,并將新的知識整合到大腦的知識網絡之中。
五、結語
心理語言學對語言使用和語言習得過程的研究,對英語寫作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不斷地將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成果運用于寫作教學,將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效率更高。
(作者單位:東華理工大學行知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