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穎
【摘 要】本文結合作者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對中職護理專業(yè)《護理學基礎》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總結探討,主要從特殊的學前教育、新興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手、練習方法多元化以及安排見習課程五個方面展開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中職護理專業(yè) ? ?《護理學基礎》 ? ?學前教育 ? 教學方式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護理專業(y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占著重要的地位,在護理學生的護士資格證考試、就業(yè)及工作中有著較大的影響。然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護理學基礎》課程內容繁雜,加之由于現(xiàn)在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理解能力較低、學習習慣較差等原因,學生往往會覺得《護理學基礎》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興趣。通過與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討論,與學生私下交流,筆者反復改進教學方法,現(xiàn)總結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
一、特殊的學前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現(xiàn)在的中職生多數(shù)是由于初中成績較差或中考失利而進入到中職學校學習,很多同學對所學專業(yè)不是太了解,同時由于學習基礎差而缺乏學習信心。針對學生的特點,在開始學習這門課程時,筆者并不著急教授課本上的知識,而是安排了幾次特殊的教學內容。
1.做好學前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yè)
向學生介紹護理專業(yè)內容所涉及的具體工作內容、今后就業(yè)的方向、就業(yè)前景。只有讓學生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明確了學習目的,他們才知道現(xiàn)在需要“做什么”。
2.播放護理界先進人物事跡的視頻,讓學生增強學習興趣
護理界先進人物事跡的視頻播放,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護理是一門高尚的職業(yè)。如播放“非典”時抗擊“非典”的醫(yī)護人員事跡、“5.12”地震中護理人員奮力搶救災區(qū)受傷民眾的視頻。
通過幾次特殊的學前教育,學生對《護理學基礎》有了一定的了解,樹立了學習的信心。
二、新興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課前充分了解學生,找出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
中職學生是15—18歲的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是身為90后的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方式多。結合當今學生的特點,采用“案例教學法”加“小組討論法”來教學是學生較感興趣的方式。在學習新課程之前,精選出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案例,并留下問題,讓學生分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到圖書館、上網(wǎng)查閱資料收集相關內容,并進行總結。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學會了團結協(xié)作。
2.課中充分調動學生,讓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通過課前的準備,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上,各小組學生選出代表回答問題,教師則負責總結、補充。這樣的課堂不再是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而是老師、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互相促進。
3.課后布置作業(yè),鞏固學習知識
中職學生大多學習自覺性不高,想要鞏固學習知識,布置課后作業(yè)是不錯的方法。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重點布置作業(yè),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寫作業(yè),既重溫了學習內容,又促進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鼓勵學生動手,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促進操作能力提升
《護理學基礎》課程,除了理論知識以外,實踐操作也是重點之一。
1.示教方法多元化,加深學生印象
在一般的示教中,教師的示教方法較單一,常常示教結束后讓學生自行練習。由于教師示教時間短,有些細節(jié)學生在練習中不易掌握。經(jīng)總結,在操作課時,教師先示教一遍,到學生練習時,教師再帶領學生一起做一遍,這時,學生手中有練習的用物,跟著教師做,邊看邊動手,這樣操作中的細節(jié)學生較為容易掌握。
2.練習方法多元化,促進學習興趣
學生在剛開始練習操作時較有興趣,時間長了,就會覺得操作課枯燥、累,慢慢就失去了興趣。喜歡“玩”是學生的天性,怎樣讓學生既能“玩”又能“學”呢?把“角色扮演法 ”運用到實踐練習中,是個將“玩”與“學”結合在一起的好辦法。具體做法是,在練習一段時間后,根據(jù)操作內容排練情景劇,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將操作內容融入情景劇中,這樣學生在“玩”中既學到了知識、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
四、適當安排見習課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見習課,可以將理論學習的內容及實踐操作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條件的話帶學生到醫(yī)院見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醫(yī)院見習,學生可以很快將課本上的知識與醫(yī)院中的實際案例、操作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可通過醫(yī)院見習了解當今護理技術的發(fā)展情況,拓展知識面,提升專業(yè)素質。
總之,在《護理學基礎》教學的過程中,教與學要緊密結合,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我要學”“我能學好”,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換位思考,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