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栟
摘 要:農(nóng)村初一學生在步入中學前并不了解太多的歷史知識,對之前不了解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學習欲望,然而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重點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學生對歷史學習由最初的主動學習逐漸變?yōu)楸粍訉W習,這樣既不利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對學生日后的歷史學習產(chǎn)生影響。現(xiàn)就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有效激趣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激趣;教學方法
一、由“故”激趣,使學生知“新”
歷史知識涉及人文、軍事、政治及經(jīng)濟等多個領域,歷史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豐富多彩。“溫故而知新”是一種通過對已知知識進行探究從而延伸到學習未知知識的有效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課時,可以先通過分析商鞅變法的例子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分析商鞅變法了解到這既是秦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重要舉措,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同樣,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還能夠為早日實現(xiàn)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目標提供助推力。利用溫習已學知識來學習未知知識,既能夠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又能夠讓學生鞏固舊知識。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激趣,加深學生理解
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特點,在歷史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眼球,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例如,老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課件,能夠讓學生對人類的發(fā)展變化感受更加直觀、逼真,在引起學生關注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結合當?shù)貧v史激趣,接近學生和歷史的距離
教師在教學時如果一味講述書本內(nèi)容,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無趣,從而不能專心聽講。教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適當穿插地方史,縮小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感,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道教的興起”時,我結合《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的形象,給學生講南溪第一山上李公洞的傳說,學生探究的興趣立刻就上來了,這樣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進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為了改變學生只為考試成績而被動去學習歷史知識的現(xiàn)狀,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如此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日后發(fā)展進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范明月.如何引導初一學生學好歷史[J].現(xiàn)代交際,2013(08):125-12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