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權
【內容摘要】在現(xiàn)在的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授課通常以講授式教學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了,學生在逐步喪失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何打破這些局面,完成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也是今天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呼聲越來越大?!坝懻撌浇虒W法”作為一種以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它強調了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討論式教學法中”,教師仍處于主導地位。
【關鍵詞】高中歷史 討論式教學法 運用
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坝懻撌浇虒W法”俗稱課堂討論,是指依據(jù)課堂教學組織活動形式作為分類標準下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對問題進行討論并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相互學習和借鑒他人思路。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思考多方面意見,增強了學生對含糊或者復雜事物的關心和容忍度,幫助學生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授課時也應充分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課堂互動的過程中來,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彰顯。
一、讓學生相互討論,一起反思和學習
開放性和互動性是討論式教學中的兩個標志性特點,因為在討論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得課堂變得熱鬧,呈現(xiàn)出積極的互動性和開放性。首先,在歷史教學課堂上,教師布置了相關的討論題目,學生分為指定小組參與問題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引導和維持課堂秩序為主,不參與學生討論過程,讓學生與學生充分的交流和討論,最終教師讓學生做出總結,完成課堂的教學內容。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當A同學參與問題討論時,其他學生則會仔細地聆聽,把握了A同學的看法,再反饋,然后積極地討論問題。A同學聽其余的學生的討論思路和想法,把握和汲取他們對于問題的看法和思路,對照自己最初的想法,能夠形成對問題的一種新的看法,可能會再次參與討論,即使不重新參與討論,對問題的思考角度及看法都會有所改變,這樣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和進步。另外,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打破常規(guī)教學中的“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課,最終學生逐步喪失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钡慕虒W難題,使教學課堂呈現(xiàn)出開放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的過程中來,使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形象生動。
二、教師在授課前充分準備,保證討論教學的有效開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是中心,學生學習是圍繞的教師展開的。使用“討論教學法”時,教師要在授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討論主題是討論教學法的關鍵所在,一個好的討論主題能夠充分帶動學生的交流與討論熱情,如果選擇的主題不宜討論,就會影響討論法的教學成果。教師備課時也需要充分考慮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因為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教學方法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式之一,切不可本末倒置。關于課堂的討論方式也是討論教學的重要部分,討論法一直是開放的,所以教師在制定學習計劃時一定要制定相關的準則和制度。例如,在學習高中歷史人教版的《當今世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的發(fā)展及經濟全球化的世界》時,教師需要在上課前需要制定好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討論式教學,了解當今世界經濟區(qū)域的分布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定義和發(fā)展情況。在制定討論計劃時,教師可將基本的規(guī)章制度制定好放在課件文檔中,上課時打開讓學生了解討論的一些基本規(guī)則。
三、討論完畢后,教師及時總結對應內容
總結討論的內容和觀點是“討論式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討論式教學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上的內容和知識點,并且將這些知識點整理歸納成相關的知識框架。在討論過程中,討論是自主的,學生的發(fā)言通常會是比較分散的,這樣會導致結論不明確,很多學生對內容了解也不夠充分,所以在討論完畢后,教師及時總結學生的結論是非常有必要的。
總結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本上有記載的相關知識概念。
2.學生中獲得認可度較高的結論。
3.學生提出的比較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結論與想法等。
教師在總結時也要去聽取學生對于“討論教學法”的一些建議與想法,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來,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