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結
摘要: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分文章七分讀”,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學者、教師都很重視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書聲瑯瑯”也被人認為是語文課堂標志性的現象。優(yōu)秀的詩文、文質兼美的文章都需要朗讀,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的意蘊,在朗讀中明白文章的事理,在朗讀中感悟文章的情感。因此,在現代語文教學中,朗讀應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讓語文教學充分發(fā)揮“有聲語言”的作用,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朗讀教學;培養(yǎng);審美能力
高中如何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有聲的教學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去培養(yǎng):
一、通過朗讀感知語言之旋律美
語言是美麗的,語言因其美麗才有魅力,語文教學的本務就是教學生學好語言,掌握母語的表達藝術。要想讓學生鐘情于語言,心甘情愿地跟著我們語文教師學好語言,就要通過朗讀,讓他們充分品味和感受到語言的美。
通過朗讀把握語句節(jié)奏,掌握好語句的節(jié)奏與韻律所顯示出來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語調,輕重緩急的語速,字里行間的回環(huán)往復,可以讓學生感受語言和諧的旋律之美。語言是通過一定的句式進行表達,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語言中的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等句式來表達的,語調不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盡相同。通過朗讀教學契機,點撥、啟迪學生把握輕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緩、緊張的節(jié)奏,把學生引入一個千姿百態(tài)的意境,富有節(jié)奏的朗讀,使學生感受語言的旋律之美并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獲得情感和性情上美的熏陶。
古詩詞的語言特別富有節(jié)奏感、音樂性,音樂美,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在古詩詞教學中,通過朗讀的方法,在悅耳動聽、抑揚頓挫的旋律里,把詩詞中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過:“我們不僅能把思想概念,而且還能把最復雜的、色彩最細膩的圖畫用語言表達出來??梢赃@樣說,在人的大腦里好像有著成千上萬個,也許還是成百萬個鍵子。一個正在講話的人,就好像是用無形的手指在大腦這個鍵盤上彈奏一樣,而講話人所奏出來的那支交響樂也就在知音者的頭腦里回響起來。”這話就是在強調語言是具有旋律美的。所謂語言的旋律美,指語言的長短、駢散、節(jié)奏、韻律等都在為作品的思想內容服務的,都是與作品的思想內容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陶醉。作為一篇采用駢散結合的語言寫成的文章,讀來自然是節(jié)奏感和音韻感極強的。
二、通過朗讀感受形象之美
來自視、聽高級感官而產生的美感對學生來說能獲得一種精神愉悅和情感滿足。巧妙地運用音節(jié)藝術能激發(fā)學生的想像,使情感,思維及個性心理活躍起來,產生出一種既輕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樂體驗語文教材通過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真正感受到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境、優(yōu)美場景,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躍然眼前。
三、通過朗讀體驗情感之美
情感教育是中學語言課程資源中審美教育的核心,可以叩開渴望成才的心靈之門。人的情感培養(yǎng)主要不是依靠說理,而是依靠人類情感的傳遞,人總是從前人的情感中汲取養(yǎng)分。閱讀是傳遞、培養(yǎng)感情的重要途徑,對讀者進行情感的陶冶是閱讀的重要目的和作用。意味雋永的作品無不憑借深厚的情感吸引讀者的興趣,叩擊讀者的心扉,從而釋放出生命的能量。語文教材傳達的就是極為豐富的情感意蘊,情感的滲透甚至心靈的震撼無疑是語文教學的極致。通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的豐富情感,與作者親切交流,與文本深入對話,喚醒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fā)對自然美、人性美、生命美的共鳴,從而體會教材的情感美。
四、通過朗讀聯想意境之美
魯迅先生說“音美以感耳”,說明朗讀能調動起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特別是描寫月色下的荷塘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讀來節(jié)奏舒緩,又有幾分沉郁,令人不由自主地就進入到那月下荷塘恬靜、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之中了。如何讓學生領略朱自清筆下的荷塘美景,感受那月下荷塘恬靜、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呢?我讓學生在朗讀中抓住美詞美句展開聯想和想象,在頭腦中構成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學生腦海里那份寧靜柔美的意境是從這些地方品味到的:“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 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零星”要讀得輕柔,“裊娜”要讀得輕快,“羞澀”要讀得緩慢,“星星”要快活,“美人”要高興……還有一位學生說:“總的來說要輕要靜,因為四周很安靜,而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作者的心里也一定很靜?!睆膶W生整齊而又輕柔的朗讀中,從他們那期盼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們一定看到了一個比作者看到的更美好的意境。
總之,在新課標下,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語文教學內容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多要素的美學系統(tǒng)。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在推進新課程的大好時光里,吹響朗讀教學的號角,組織學生朗讀,一方面使之在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掌握 ,另一方面使之獲得語言的暢達美感。從語言文字入手,披文見情,披文入情,引導學生對那些表情達意的語言文字細細思考、品味賞析,再由文及意引導學生正確領會教學內容的思想性,把握作者的感情脈博,幫助和指導學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確鑒賞美,準確創(chuàng)造美,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審美效應,提高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