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磊
摘要:音樂審美能力是高度綜合的心理能力的一種,音樂美育教育、訓練、實踐教學、審美實踐能促使它們之間的轉化,由潛在的和可能的變?yōu)楝F(xiàn)實的,由內(nèi)在的變?yōu)橥庠诘?,由簡單的變?yōu)閺碗s的,由單一的變?yōu)槎嘣?。人類的未來,不僅是物質文明極其豐富的社會,而且也是內(nèi)在文明高度發(fā)展的社會,音樂美育必定會在其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音樂 音樂美育 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一種綜合判斷能力,它包含認知、感知、想象、聯(lián)想以及情感等多種心理活動。高校音樂美育實踐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即對人的音樂審美理解力、音樂審美情感、音樂審美想象能力以及音樂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
一、高校音樂美育實踐教學中審美理解力的培養(yǎng)
音樂審美理解力的培養(yǎng),需要廣博而豐富的藝術知識與修養(yǎng)。它靠的是一種感性把握力,不是靠刻苦的背誦和記憶所能奏效的。即要經(jīng)由感受導人理解,理解時又不脫離感受。音樂理解能使音響感知、情感體驗和想象聯(lián)想融為一體,而且建立在豐富的感性體驗的基礎上。此外,增強人的音樂理解力,還要多聽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多聽、多欣賞才能逐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欣賞不是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唯一形式。要想更深入地感受音樂,應親身體會創(chuàng)造音樂的快樂,并且參與到器樂演奏和聲樂演唱等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去。因此,音樂美育實踐中審美理解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作用。
二、高校音樂美育實踐教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
審美情感是人類獨有的高級情感,它是先于藝術而產(chǎn)生的對于美的情感體驗。音樂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很容易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染接受者,甚至從中得到某種程度的愉快和滿足,這便是人們通常說的所謂美感。人們感受美的能力不同,強弱有別,對于音樂美接觸得多了,也會逐漸養(yǎng)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因此,音樂美育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也對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
三、高校音樂美育實踐教學中審美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音樂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是指由音樂感知和感情體驗所引起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前者主要指由描繪性音樂及情節(jié)性音樂所引起的對相關生活形象和相關意境的想象能力。后者指由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所引起的對音樂情感的想象及自由聯(lián)想的能力。想象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聯(lián)想,由于聯(lián)想是一種有認識價值的心理活動,因此多方面培養(yǎng)和豐富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深刻、準確地感受和理解音樂,提高音樂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音樂審美想象力,只有在長期積累的藝術體驗中才能不斷提高。音樂想象以音樂作曲家,演奏者的記憶中的表象為材料,通過對這些音樂材料的分析和綜合,演奏能夠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來。這種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與想象的形成,與作曲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水平、音樂基礎知識以及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個人氣質等密切相關。
四、高校音樂美育實踐教學中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
音樂藝術是聽覺的藝術,所以良好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在音樂美育實踐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欣賞和學習音樂。所以音樂藝術的基礎就是培養(yǎng)與發(fā)展音樂的聽覺感知能力,關鍵是教師要有意識、經(jīng)常地進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能是無意識和時斷時續(xù)的。
審美感知能力,是指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感知能力。它包括審美感覺能力和審美知覺能力,是對音樂表現(xiàn)要素的感知、分析和反應、掌握能力。高校音樂美育實踐教學中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積累,是豐富生動的音樂想象、音樂聯(lián)想、音樂審美理解以及音樂審美情感體驗的重要基礎。這是因為豐富生動的音樂想象、音樂聯(lián)想、音樂審美理解以及音樂審美情感體驗等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對客觀世界和各種藝術形式的感知而形成的。
由于人們的生理條件、遺傳因素和有無胎教的區(qū)別,所以人的先天的審美潛質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對節(jié)奏和音律特別敏感,有的人對色彩和線條情有獨鐘,有的人嗓音或體型特別優(yōu)美,這些先天性的因素是后天審美的有利條件。在審美教育中,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受教者的這些先天的審美潛質,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培養(yǎng),使他的審美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和施展。對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除了向大學生講授必要的美學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多參加審美實踐活動。比如傾聽小草的傾訴,觸摸大地的脈搏等。另外,還要讓大學生走向社會,去發(fā)現(xiàn)社會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等等。
五、結語
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通過長時期的音樂聆聽和表演的實踐,不進行音樂的欣賞和表演,就談不上對音樂的理解,沒有大量的音樂欣賞實踐,就無法將自己的感性認識上升為一種理性階段。所以說高校音樂美育實踐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
基金項目:
本文為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2013BYSO11。
參考文獻:
[1]王慧.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新精神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2,(21).
[2]韓朝霞.淺議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上),2012,(02) .
[3]張晶.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2,(17).
[4]常躍紅.音樂欣賞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職業(yè)技術,2012,(02).
[5]陳育德.美學與文學藝術論稿[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6]范思立.素質教育指導[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