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課堂氣氛不活躍”是我們老師最想解決的問題之一。在教育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效的“認知沖突”能使不活躍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我對教學中運用“認知沖突”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創(chuàng)設“懸疑”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節(jié)課有一個好的開端,會對整節(jié)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時可以重視一下“懸疑”情境的創(chuàng)設,例如,在教學“能被2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時,我首先出示一組數(shù),讓學生找出哪個數(shù)能被2整除,學生通過計算找得很慢,這時老師可以賣關子說:“我有一個本領,無論多大的數(shù),我‘一眼就能看出它能不能被2整除,不信的話你隨便說數(shù)。”學生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說出一系列數(shù),可無論學生舉多大的數(shù),都難不倒老師。這時學生都會驚嘆“真神??!”“怎么回事?”教師趁機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只要同學們這節(jié)課好好聽,你們也會具備這個本領的?!苯處焺?chuàng)設這種情境吊足了學生的胃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自然而然地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
二、教學中適當?shù)亍疤碛图哟住保欣诩せ瘜W生的“認知沖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我在解決“26人乘車,一輛車限坐5人,至少需幾輛車?”這個問題時,學生有的認為“5輛”,有的認為“6輛”,這時學生之間已經(jīng)產生了認知沖突。老師為了使“沖突”進一步升級,當一名學生起來回答“5輛”時,老師不但不否定還“添油加醋”地說:“5輛,車數(shù)是挺少,送給他掌聲。”這讓說“6輛”的學生大不樂意,使原本已經(jīng)產生的認知沖突進一步激化,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只等坐享“漁翁之利”啦!
三、教師“揣著明白裝糊涂”,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沖突”進一步升級,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老師在解決完“進一”的問題后,引導學生總結出“需要5+1=6(輛)車”后,緊接著出示了“一共有26元錢,每本書5元錢。最多能買幾本書?”,并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6÷5=5(本)……1(元)”。這時,已經(jīng)有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這道題與前面題不同了,可仍有不少學生依然停留在“進一”的方法上。老師為了使認知沖突進一步深化,故意寫出了:5+1=6(本)。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學生以為老師不會,會著急地告訴老師:“不對,1元不能再買了,所以是5本不是6本……?!?/p>
作為老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師生活動靈活設計“認知沖突”,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相信掌聲、笑聲、辯論聲會響徹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