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林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充分激發(fā)小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興趣;提高效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彼?,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搭建信息交流平臺,能夠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興趣是自主學習的源泉
1.創(chuàng)建和諧課堂,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學生對教師充滿感情,才會喜歡上課。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用溫和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用幽默詼諧、引發(fā)思考的語言引領學生積極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2.精選學習材料,培養(yǎng)應用意識
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币虼?,教師一方面要深挖教材,發(fā)掘其中的興趣因素并與知識點有機融合;另一方面要注意數學來源于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并適時地引入教材。這樣不僅使整個數學學習過程循序漸進、逐層深入,而且能使學生享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達到開一把鎖、上一層樓的目的,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體驗學習的樂趣。
3.利用直觀教具,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感興趣的事物總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所以,直觀教具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形象可感的事物比抽象無形的事物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動態(tài)新鮮的事物比靜止常見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很多直觀教具都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強烈效果,直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巧用學習成果,保持學習興趣
成功的喜悅總是保持興趣的制勝法寶,因為在學生學習上有所收獲或進步時,教師及時地鼓勵和肯定總能使學生感到輕松和愉快,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注意把愛的陽光雨露均勻地灑向每一個學生,梯度設計問題層次,創(chuàng)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且要不斷強化,使他們的成功欲望越來越強烈,學習興趣越來越濃,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
二、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教給他們學習方法,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后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習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通過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過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獲得大量的感知認識,建立表象,使其成為學習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
2.培養(yǎng)合作技能,使學生初步學會和別人合作學習的方法
“團隊意識”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更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對別人的發(fā)言作出自己的判斷,豐富自己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技能。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學會條理清楚、簡練完整且突出地表述自己的觀點。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給別人有插話的機會,修改、補充自己原來的想法,體會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緒。
3.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思考的方法和習慣
如,學習圓的面積時,先引導學生溫習一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再引導學生想一想,怎么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就會主動地把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遷移到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去。又如,學習乘法意義時,當出現:3+3+3=9,4+4+4+4=16,8+8=16后,提出:“請仔細觀察三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這樣的提問,促使學生去尋找算式之間的聯系,抓住本質,尋找共同點,激活了思維,從中學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4.培養(yǎng)自學能力,指導學生學會看書,歸納知識
書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看書習慣的養(yǎng)成,看懂書上的數學表達方式,讓學生抓住重要的詞和句,依據自學提綱,尋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體獨立參與學習、發(fā)揮主體作用奠定基礎。
總之,我們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以生為本,創(chuàng)設條件,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新知,鞏固運用,拓展提升,這樣學生才能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夯實堅實地基礎!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