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摘要】新課標中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教學要以生為本。外語的本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英語學科已經不單單是一門工具性的課程了,語言的人文性變得更加重要,也就是學生通過英語這門語言的學習,會對自己的性格、品格、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產生影響。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呢?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把英語教學中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的統(tǒng)一。
【關鍵詞】工具性 人文性 英語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集中體現(xiàn)在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以外,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使他們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為未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何在自己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了?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學中的幾點深刻體會。
一、善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加強學生情感態(tài)度教育
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是按照一定的主題進行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都蘊含著一定的人文思想,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人文滲透意識和水平,在讀前先圍繞相關的主題,選取適當角度切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活動。這樣的討論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精神。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必須發(fā)揮其主導作用,通過不同的誘導方式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學生的精神領域,大家的學習體會、感悟和經驗得到討論、交流和分享,相關的語言知識與技能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例如必修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本單元緊扣“女性”這一中心話題,通過介紹在不同國度的杰出女性,探討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價值和貢獻,關注她們所面對的困難,謳歌她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在本單元Warming up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給出了世界上幾位著名女性的簡介及圖片,包括宋慶齡、圣女貞德、林巧稚及這個單元閱讀課文的主角—Jane Goodall,我設計的活動是分小組討論三個問題:(1)Are they great people or just important people? (2) Which famous woman do you admire most? Why?(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m? 學生討論熱烈并踴躍發(fā)言,發(fā)言的內容涉及到許多領域的知名女性,并用簡單的英語講述她們的一些事跡和她們所取得的成就,這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at good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 great woman should have?讓學生們例舉出一些好的品質,并學會用句型表達。接著,我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Jane Goodall? Is she a great woman? 這樣就很自然地過渡到閱讀課文,而且也激發(fā)了學生了解Jane Goodall 的興趣( 多數(shù)學生對她了解甚少)。通過問題的討論和信息的查找也可以幫助學生從各個方面了解女性在社會中所處的劣勢地位,引導他們結合自身和周圍的情況,談談應該做什么?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教育的魅力。
二、密切聯(lián)系實際,讓學習不再脫離生活
外語教學,對每一個教師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即除了能讓學生應對考試以外,還要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的。相對而言,后者的難度較大。但是,我們仍在不斷地摸索中為此努力。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托,以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可以設計角色表演這樣的活動,再現(xiàn)課文內容,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的興趣,有助于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我經常也會與我的學生進行課外的口語交流,涉及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已經教學過的語言知識。我要求他們大膽開口,這樣才能孰能生巧。另外,每次的課前5分鐘的Talk show以及每天一條英語諺語,都讓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實現(xiàn)外語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三、利用現(xiàn)代媒體,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課程標準提出“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學習英語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所以其工具性是首位的,在教學中我們更應注重學生的英語教學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充分的利用真實的任務模擬各種情景,使學生的聽說讀寫在不斷地訓練中得到提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教師也要適應各種需求,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和先進教學手段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多種語言教學環(huán)境中接受英語學習。
總之,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重要因素,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人文教育就是在加強學生外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傳授人文知識,傳承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使用人文方法、體現(xiàn)人文關懷,進而使我們的受教育者真正擁有人文素養(yǎng)。作為外語教學工作者,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以外,還要積極主動地實施人文素質教育,通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思想,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高尚的品質、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等,使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需要,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同時,教師也必須注重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D.R.克拉斯沃爾,B.S.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學》第二分冊情感領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2]朱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