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瑛
【關(guān)鍵詞】字理識字 識字教學 學習興趣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030-02
目前我們使用的新課標實驗教材編排的課文篇幅長,每篇課文的“我會認”和“我會寫”兩部分的生字加起來多達二十幾個。對于農(nóng)村孩子而言,識字量太大,難度不小。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法,在40分鐘時間內(nèi)要認讀、識記、理解生字,并感知課文內(nèi)容,很多學生基本上都是“水過鴨背”蒙混過去。筆者發(fā)現(xiàn),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巧用字理識字法,識字效果就比較好。
一、運用字理,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識字課的前提。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字理識字法。
1.直觀演繹明字理。識字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漢字的讀音、字形和字義。由于低年級學生對圖畫感興趣,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運用直觀演繹法來讓學生識字。例如,教學“日、月、水、火、山、石、田、土”這8個象形字時,由于這些字表示的事物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我們就可以應用圖畫演繹法,將漢字還原為原始圖畫,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認識,然后用“MS-EEPO”教學模式讓學生自由組合動手去找相關(guān)的卡片、圖畫,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字與畫的關(guān)系,從而激發(fā)識字興趣。
2.通過講故事闡明字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要堅持“認寫分流,多認少寫”的原則。漢字中有很多字形結(jié)構(gòu)復雜的字,需要學生借助字理才能記得牢。如教學“初”字,可以講述裁縫剪衣的故事,用刀剪衣料是制作衣服的開始,所以“初”字的“衣”和“刀”有“開始”的意思。通過字理識字法,孩子們更容易掌握這些漢字。又如,教學“春”“螺”字時,讓學生先通過小組合作給“春”字編故事,然后通過小組匯報講述各組編的故事。其中,有一組編的“春”故事是這樣的:春天來了,有三個人相約同一天到森林公園放風箏。對于“螺”字,學生編的故事是:從前有一只小懶蟲,它爬累了,就鉆到房子里躲起來,結(jié)果掉到河里了。學生對編故事津津樂道,可見講故事是充分激發(fā)識字興趣、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漢字的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編故事應簡短有趣,以免影響教學進度。
3.巧編兒歌、順口溜激趣識字。如教“辦”字,可編兒歌為“辦事要用力,兩邊流汗滴”。教“抱”字可編順口溜“媽媽伸手,接過書包把我抱”。這樣編兒歌,字形字義都擺在那兒,學生一目了然,容易記住漢字。
4.猜謎法激趣識字。即教師根據(jù)一些字的形、義特點,編成謎語讓學生猜,以便學生理解和記憶漢字的形義。如教“功”字,可編謎語為:出工又出力,工作有成績。教學“汗”字,可編謎語為:努力干活汗水流。教學“碧”字,可讓學生這樣記:王先生和白先生一同坐在石頭上。這些謎語富有童趣,切合學生的特點,可激發(fā)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二、運用字理,掌握方法
恰當?shù)慕虒W方法是識字教學成功的保證,教師在教學中如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如圖示法、演示法、描述法、聯(lián)想法、故事法、比較法、歌訣法等,就能更好地通過這些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七》時,筆者利用“MS-EEPO”的平臺互動方式,以識記生字詞為關(guān)鍵項,讓學生自主認識生字詞。孩子們一下子就能記住“錦雞”“雄鷹”“黃鸝”這幾個詞,還能說出這幾個都是指“鳥”類,因為“雞、鷹、鸝”都帶有“鳥”字旁。有一個學生還迫不及待地說出其理解“翱翔”的方法:兩個字都有“羽”字旁,有羽毛就會飛,羽毛多就飛得高,所以“翱翔”就是飛得高高的意思。其他同學聽了茅塞頓開,頻頻點頭。接下來再教學“牢”字時,學生已經(jīng)會這樣理解字義:上面的寶蓋頭表示一間房子,房子里關(guān)著一頭牛。筆者再進行補充:在古代“牢”是指關(guān)牛的地方,這地方就要建得堅固結(jié)實,要經(jīng)久耐用,所以就有了“牢固”這個詞。壞人要是進去了可就別想再自由出來,這就是“牢房”。一個學生接著說:“一件事過了很久很久都不會忘記,就是我們課文里學的‘牢記一詞的意思?!薄澳阏鏁幽X筋!”筆者立即表揚了他。另一個從來不主動發(fā)言的小男孩站起來說:“我想起昨晚在電視里看到的別人走鋼絲,我就能記住‘叢林的‘叢字——兩個人手拉手一前一后走在鋼絲上?!蓖瑢W們聽了不約而同地報以熱烈的掌聲。還有一個學困生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下小聲地問:“老師,‘靈字可不可以這樣記——火燒山了,機靈的人會跑才不會被燒傷?”當筆者提醒他要記住這火燒的山是從左邊燒起來時,全班同學都笑了。得到了教師和同學們的肯定,該生樂滋滋地坐了下來。可見,在“MS-EEPO”的教學模式下,通過這樣的平臺互動方式,由教師來篩選關(guān)鍵項,構(gòu)建平臺,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認識大量類似的生字,能拓寬學生的識字面,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在教學“晴”字時,筆者先用課件出示“青”,再由學生小組合作,運用“MS-EEPO”模式的氣泡圖(見下圖)歸類出與“心”有關(guān)是“情”字,與“水”有關(guān)是“清”字,與“日”有關(guān)是“晴”字,與“目”有關(guān)是“睛”字。學生觸類旁通,既記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
三、運用字理,突破難點
字理識字教學,它是對漢字進行分析,找到其本質(zhì)特征的一個教學過程。在字理識字中運用“MS-EEPO”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突破識記的難點,促使學生理解字形,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知識難點,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學“捂”字,學生對它的意思不明白,教師可隨手畫出一幅簡筆畫:一個人用一只手掌捂住嘴巴。然后提問:“從這幅畫中你看懂了什么?”這樣,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就會明白左邊提手旁,右邊五指封住口就是“捂”字。又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有這樣的句子: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筆者運用“MS-EEPO”平臺互動方式構(gòu)建了多向度的教學平臺,采用“問題—學生思考—教師點講”的流程來讓學生識字:先是給孩子們拋出這樣的問題:能把“瑰麗”換成“美麗”嗎?然后,讓學生思考兩分鐘,并提示學生從字理方面來分析。運用字理法分析了“瑰”字后,孩子們紛紛搖頭,說出了不能更換為“美麗”的理由:“瑰”是王字旁,讓人想起玉,玉是有光澤的,和前面的“五光十色”搭配恰當。孩子們通過字理來分析詞語、理解句子,能為輕松地突破課文教學難點奠定良好的基礎。
識字教學雖然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教師在“MS-EEPO”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巧用字理,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就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經(jīng)過兩年多的教學實踐,筆者所帶的班級語文科教學成績在同年級中遙遙領先,這得益于學生字理識字的基本功扎實??梢?,字理識字能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