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艷
【關鍵詞】 高中;音樂教學;課堂效率;
提升;數(shù)字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1—0069—01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把音樂作為藝術學習領域的一部分,確定為必修課,要求學生必須參與學習,必須修夠相應的學分。但長期以來,音樂課僅僅被看作是一門可以被占用,可以用于緩解學習生活緊張情緒、調劑學生身心的副課,其規(guī)范性往往被忽視,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沒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那么,如何提高音樂教學效益,保證美育效果,真正實現(xiàn)育人目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做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挖掘美育素材,重視美感訓練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蘊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加以概括和提煉。課堂設計要始終貫穿美感訓練,要有意識地強調審美教育效果。具體來說,就是音樂教學既要注重學生音樂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養(yǎng),又要注重學生用音樂語言和形式表現(xiàn)美的知識和能力的訓練。 如,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注意聯(lián)系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韻律節(jié)奏、情感思想、形式風格等讓學生感受領悟作品內涵,增加學生對美的認識和分辨,加深對美的理解,擴大學生的審美領域,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訓練,實現(xiàn)美育目的。
二、加強音樂欣賞,營造審美氛圍
音樂欣賞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最直接的過程,讓學生學會欣賞評價音樂作品,學會把握歌(樂)曲的美學特征,這是高中音樂課教學設計目標必備的內容。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師要提供音樂欣賞必備的知識和有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語言和音樂要素,了解作品的藝術特點。所有的音樂欣賞都應盡量用音響視頻或者表情形體語言來承載,可安排單曲分章節(jié)欣賞、多曲對比欣賞,也可安排同一作品的變調變奏欣賞;還可以邊欣賞邊點評,以引導學生把握不同作品和同一作品不同處理方法的審美特質,從而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的藝術分析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準備教學資源。如果資料準備不足,光靠教師說教、灌輸,學生所了解掌握的知識只能是零散的、單純的和膚淺的,課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學生的興奮情緒和興趣也不太容易激發(fā)起來,課堂效益會很低。因此,為使音樂欣賞課更有效果,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準備同一首歌(樂)曲的不同音響資料、掛圖、幻燈片、錄像片、圖片等這些有形資源,還要準備好范唱表演、解說點撥等無形資源,以充分全面的準備增加音樂課信息量,增強音樂欣賞課的藝術感染力。
3.采取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梢砸灾v故事的方式、討論的方式、輪換上臺表演或觀看同學上臺演唱(奏)等方式進行,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活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有意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動腦思考和聯(lián)想,增強學生的整體參與意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欣賞效果自然會提高。
三、拓展數(shù)字化教學,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
1.應用多媒體技術,拓展音樂教學課堂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播放CD、LD、VCD等音響資料,同時在音樂教室開辟音樂教學園地、張貼著名音樂家的掛像、授課時穿插音樂家的故事等等,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音樂作品。
2.創(chuàng)新數(shù)字化教學方式,拓寬音樂教學課堂時空。一方面?zhèn)鹘y(tǒng)的聲樂課堂教學不具備延續(xù)性,在上課結束后,學生只能憑記憶去練習,很容易丟失上課時正確的感覺。運用多媒體設施,采用數(shù)字化手段可以使音樂課堂教學具有延續(xù)性。如,把上課的錄音錄像回放給學生,學生就能以自身為參照,清晰對比,把課堂上的感覺較長時間地保存,按自己在課堂上良好的聲音狀態(tài)、形體姿勢反復練習,鞏固加強良好的歌唱表演狀態(tài)和準確地把握樂曲的處理。也可將學生的演唱過程適時地錄下回放,通過回放點評,提高學生的演唱及舞臺表演能力。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的聲樂教學多數(shù)是手把手教、一對一輔導,課堂時間浪費很大。而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的引入,可以實現(xiàn)聲樂作品的處理、演唱表演等內容的逐人反復點撥輔導,也為多看、多聽、多練提供了條件,也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引入高雅元素,提升課堂品質
在高中課堂,自淺而深、由易而難讓學生欣賞一些古今中外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高山流水》《獻給愛麗絲》《哈姆雷特》等歌曲的藝術魅力,不但播撒了高雅藝術的種子,而且還提升了音樂課堂品質,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向善向美的人才。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