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對于傳統(tǒng)的集體教學,幼兒園中的學習性區(qū)域游戲又稱為個別化學習性區(qū)域活動,它是促進孩子個體差異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良好途徑之一。借助交響曲的結構模式,來解析教師在學習性區(qū)域游戲開展中如何運用不同的支持策略,觀察孩子,推進游戲,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使孩子自主學習。用交響曲四樂章中四種曲式,形象、直觀、感性地閱讀孩子的行為,并運用教育教學實踐中豐富翔實的案例來進一步詮釋教師的支持策略。
關鍵詞:讀懂孩子;有效互動;區(qū)域游戲;支持策略
解讀孩子:最主要的是“讀”,我們常說要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那一定是需要建立在“讀孩子”的基礎上,作為教師必須去學會關注孩子的言行,關注孩子的發(fā)展。
有效互動:個別化學習性區(qū)域活動如同集體教學一樣,它的有效性和互動性是尤為重要的。這需要老師在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調整。在區(qū)域活動中有效的多種形式互動,使孩子們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得到主動而充分的發(fā)展。
個別化學習活動近年來在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它是關注每一位孩子,促進個體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活動案例,借助交響曲中的四個樂章,來形象、完整地解讀教師有效的支持策略。
第一樂章 奏鳴曲——用心閱,孩子悅
在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通常會使用歡快的奏鳴曲式調動聽眾的情緒和興趣。在學習性區(qū)域游戲的開展過程中,孩子學習的興趣是首要的,應閱讀孩子的行為,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
我設計了一個讓孩子探索如何接長句子的活動。精心的準備,發(fā)現(xiàn)并沒吸引孩子的游戲興趣。而一旁的“快樂農莊”活動,每天會有不少孩子來到這里游戲。我想問題還是在“情趣”兩字上,孩子們在游戲化的情境中學習,這就是孩子喜歡的最終原因所在。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救救小兔”情境,游戲化的情景創(chuàng)設后,孩子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來此處游戲的孩子明顯增多了。
情趣激興趣,當活動富有情趣的游戲情節(jié),孩子們便會喜歡上,學習的動力也會因為興趣而自己喜歡去玩。
第二樂章 變奏曲——靜心觀,推進穩(wěn)
熟悉交響曲的人們都知道,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是變奏曲,一般會采用慢板。正如活動推進中,我們應該放慢腳步,靜心觀察孩子,推動活動發(fā)展。
晴朗的午后,有孩子大聲說:“老師,這是什么?”原來在靠近窗戶的天花板上,有許多白光一動一動。這是哪來的光?孩子們熱烈地討論起來。抓住孩子的興趣,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白光從哪里來?”
活動創(chuàng)設中,我提供孩子討論中提到的材料,發(fā)現(xiàn)孩子只滿足照的過程,無法將材料和他們討論中的觀點結合,于是進行調整。用提示卡形式介紹材料,孩子對所有的材料熟悉程度提升了,對探究光的意圖更明確了,開始嘗試將材料組合起來運用了。同時有新發(fā)現(xiàn),探索過程中,感受著不同材料的特征。
在靜心中觀察,在靜心中思考,在靜心中層層推進,步步完善。
第三樂章 小步舞曲——用行促,互動多
第三樂章進入小步舞曲式,輕快而優(yōu)雅的旋律感染著每一位聽眾,情感在此互動。在活動中,有效的多種互動形式是一個好的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低結構材料促互動:在“我們的城市”主題活動中,“管道秘密”活動誕生了。提供了薯片罐、卷筒芯、塑料瓶等多種管道,供孩子們自由擺弄設計。孩子們都愿意來到這里動手嘗試。孩子們和低結構材料積極互動,讓我看到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無限創(chuàng)意。
2.交流分享促互動:在一次交流講評活動中,有孩子求助:“為什么我搭軌道時,軌道很容易掉下來?”此時,我更愿意聽聽孩子們的回答。生生間的積極交流、分享、互動將活動推向新的高度,活動中蘊藏的科學小秘密,在孩子們的互動中悄悄誕生。
低結構的材料創(chuàng)設、孩子們交流分享的組織等不同形式都是促進有效互動的好策略。
第四樂章 回旋曲——讀懂心,利于行
作為最后一個樂章,會留給聽眾更多的遐想和思考?;顒又校處煱缪葜С终叩慕巧?,需要關注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留空白,促其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管道秘密”中,我設計了記錄紙,投放后發(fā)現(xiàn),紙上始終是空的。而對于大班孩子而言,學會簡單的實驗記錄有助于其今后學習發(fā)展。于是決定留出“空白”——創(chuàng)設城市建筑師空白版面,讓孩子們將自己設計的最滿意的一幅管道設計圖貼到板上,進行最佳建筑設計師評比。為了獲得被別人認可、欣賞的感受,小小設計師們開始熱衷于記錄,嘗試更多的探索。讀懂孩子行為,讀懂孩子的心理,是讓孩子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所必備的策略。
今天,我用交響曲的結構詮釋自己在學習性區(qū)域活動中的策略,但我更想表達的是,每一個音符組成了交響曲,孩子你就是交響曲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發(fā)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何艷萍.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1.
作者簡介:高微佳,女,碩士,1980年2月出生,上海市宛南實驗幼兒園教師。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