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建忠
【摘 要】小說教學應從小說內容反映的時代背景和小說創(chuàng)作是的時代背景,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的分析,整體把握,創(chuàng)設情境,領悟作品的主題思想,發(fā)揮作品的社會教育意義,研究藝術特色,學習寫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時代背景;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藝術特色
小說是綜合的運用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和集中地概括的藝術方法,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現社會生活本質的敘事性文學體裁。根據現代小說這一文學體裁的基本特點和小說教學的目的,設計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一、注意小說內容反映的時代背景和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小說中再現生活畫卷是特定時代的社會生活的藝術反映,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特定時代、特定社會的人們的思想性格的典型概括。對小說反映的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基本狀況一無所知,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小說的內容尤其是教學魯迅小說、老舍小說和一些外國小說,這個介紹背景的工作更加不能忽略。
介紹小說背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結合“解題”講背景。這是通常用的方法。在閱讀討論課文之前。通過課文標題的講解介紹有關背景材料。
結合“課文研讀”講背景。有些小說通過典型環(huán)境的描寫,直接、間接的寫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對于這樣的小說,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把背景介紹有機的穿插進去。
結合“主題思想的歸納和闡發(fā)”講背景。分析作品之后。在引導學生理解作品主題思想的時候,也可以聯系講背景,不過,一般來說,具體的背景材料宜于在分析課文之前或之中介。
二、注意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是由人物活動,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所構成。又成為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手段和依據,所以小說教學應該以理清故事情節(jié)作為基礎。
理清小說故事情節(jié)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梗概,初步知道故事情節(jié)的基本特點。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所抒寫的往往是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或生活片段。因此,由頭至尾把全片小說閱讀一遍,學生對小說中所寫的故事就能有一個總的、完整的印象。這個印象是初略的,但卻為后面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礎。
劃分場面,找出情節(jié)線索,把握中心事件及其基本沖突。在學生了解小說的故事梗概和特點的基礎上,教育者可按照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依次劃分出場面來。劃分場面后,就要引導學生把全部場面聯系起來,找出串聯這些場面的情節(jié)線索來。例如魯迅的《故鄉(xiāng)》就是以“故鄉(xiāng)依然故而且每況愈下”作為串聯全部題材的情節(jié)線索。有些小說線索有明、暗兩條,如魯迅的《藥》,明線是小栓之死,暗線是夏瑜之死。
有些小說,情節(jié)比較復雜,由頭止尾寫了很多事件,這就需要弄清楚這些事件的主次關系,把握住他的中心事件。
三、著重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說描寫的中心,情節(jié)環(huán)境圍繞人物存而在,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小說的思想歸根結底是通過任務形象的塑造表現出來的。因此,結合著情節(jié)、環(huán)境,準確的分析若形象,是小說教學的核心內容。小說教學應該通過多人物的把握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向學生進行積極的思想教育,同時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和記人記敘事的寫作能力。
(1)根據小說的中心事件確定小說的主要人物,明確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一般來說,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初步清理,小說的主要人物是不難確定的。但是也要注意:小說的主要人物,一般來說是活躍于作品的始終,活躍于情節(jié)發(fā)展的全部過程中。
(2)用小說提供的材料分析研究人物的思想性格,把握任務的典型意義。分析任務思想性格不能離開小說作者為我們提供的材料,否則架空分析舊會流于空乏,干癟。
(3)小說在人物描寫上可以應用多種手法,細致的刻畫任務的思想性格,特別是刻畫任務的精神世界。因此,從情節(jié)的循序漸進發(fā)展中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四,必須認真地研究作品描寫人物的多種手法,特別著重于研究那些深動的藝術細節(jié),把握人物血肉豐滿的形象。
四、整體把握
對小說的解讀,如果按慣例把重點放在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的條分縷析上,就割裂了小說的美感。仿佛把美女西施大卸八塊,然后指著嘴研討——豐滿圓潤的櫻桃小嘴口,活生生的材料也變的死板和無聊。做人要大氣,品文尤其如此。
文章的藝術性越高,它對自動語言的背景,對習慣手法的打破就越強烈。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正是最不典型的、最不規(guī)范的文章。所以這些天機云錦中拆最普遍的片段就根本無法解讀本來的文本。只有從整體上把握才能讀出話外之言、言外之意。
五、創(chuàng)設情景
教師站在人物之外冷靜的分析,畢竟是隔鞋瘙癢,撓不到癢處。一堂課下來留給學生的只是云霧之外的遙遠的木乃伊。語文不只是一種知識的傳授,在沒有感情的充分參與下,學生的頭腦中不會產生一絲沒的延留,他們還會產生這樣的懷疑:有了寶典,有了參考資料,還要語文老師何用?
所以只有真正入戲,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人物的感情和命運,并精心設計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依據個體愛好自覺扮演作品角色,這樣才能以己度人,設身處地的進入文本。例如: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祝?!贰=處熆商崾緦W生用順敘的方法編排三幕?。旱谝荒唬撼醯紧旀?zhèn):第二幕:再到魯鎮(zhèn);第三幕:悲慘結局。中間部分的銜接詞可用解說詞來出里。部分學生表演自編的課本劇,全體學生對課本劇的劇情進行評價。但要把評價重點放在表演者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上。教師要對學生把握不準、理解不透之處加以分析。學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可強求統(tǒng)一。說明: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做到暢所欲言,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六、研究藝術特色,寫作方法
小說教育首先是要從形式到內容對作皮的全秒比較深入的研究,既從語言到情節(jié),從情節(jié)到形象,從形象到主題。這是小說教學的主要過程,但還不是全部過程。在此基礎上,還要從內容回到形式。
(1)從整個作品的藝術構思上來研究作品的藝術特色。一篇優(yōu)秀的小說作者在孕育主題和結構作品的過程中,必定有過一系列的思想活動,其中包括醞釀主題確定主題 ,提煉題材,考慮人物活動與事件進展的合理布局,探索最恰當的表現形式和方法等。這個思考活動的總和,就是所謂的構思。我們在研究小說的藝術特色時,就要從整個作品的藝術構思上去探入和探究,否則,分析容易流于支離破碎。
環(huán)境描寫也上來研究,才能使學生深刻領會其作用。比如《祝?!返拈_頭和結尾都寫了魯鎮(zhèn)人們“祝福”是熱鬧的氣氛;而《故鄉(xiāng)》則在開頭描繪了一幅“江南荒村圖”;《藥》的結尾又濃筆重彩地描寫了墳地的陰冷蕭森的景色。
(2)從人物塑造和整個作品的風格來研究作品的語言特色。小說的語言是否精彩,很重要的方面,要看他是否逼真的刻畫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來。在敘述人語言中特別要分析研究作者刻畫人物精神動作是所用的一些形容詞和動詞。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形容孔乙己的面容是“清白”的,胡須是“亂蓬蓬”的,聲上穿的長衫是“又臟又破”的。這些形容詞是如此的精確,有如此的傳神,把孔乙己的想象刻畫的徐徐如生,入木三分。
小說語言還同整個作品的風格、基調有密切的關系。魯迅的小說,由于題材、主題和寫作意圖的不同,呈現出豐富多才彩的表現特點。如《啊Q正傳》② 具有強烈的諷刺性,因而富有幽默感。
佛祖拓花,迦葉微笑,心有靈犀一點通中意會,任何語言文學都無法表達這種內心的領悟。教無定法,要想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還需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