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練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標強調積累,規(guī)定了課外閱讀總量和背誦篇數(shù),列出了背誦推薦的篇目,對低、中、高年級的閱讀,也有了明確的要求。由此可見,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訓練變得越來越重要,筆者認為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教師必須把語言積累放在凸顯的位置來看待,通過加強語言積累,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積累;熟讀背誦;課外閱讀;寫作訓練;社會實踐
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沒有語言積累作為基礎,奢談語文能力的提高完全是癡人說夢。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段話道出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沒有積累,就談不上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更談不上學好語文。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語言積累的薄弱往往會成為他們語文能力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由于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作奠基,所有的方法和技能都成了空中樓閣,學生語文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也就缺乏后勁。相反,讓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積累大量的語言后,就會一輩子受益無窮。因為有了足夠的語言積累,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才思如泉水般汩汩流出,徜徉于古典文化殿堂;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在與別人交談中也處處洋溢著自己的文采。所以,筆者認為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教師必須把語言積累放在凸顯的位置來看待,通過加強語言積累,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在熟讀背誦中加強語言積累
《教育心理學》指出:“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能活動水平的基礎。這個‘儲備的手段,就是背誦。不背誦是不會將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植入記憶的倉庫,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的?!币虼耍瑐鹘y(tǒng)教學模式中過度強化內容分析的方法并不可取,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重要途徑就是強化熟讀背誦,加強語言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課書教完了,要通過檢查學生是否讀熟、是否能把該背誦的地方背誦出來,是否積累了好詞佳句,能否把所積累的好詞佳句恰當?shù)丶右詰?,作為評價自己教學成敗的首要標準。就現(xiàn)用的教材來看,不論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還是含蓄雋永的詩歌,都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優(yōu)秀范文,但教材中明確要求背誦的地方卻為數(shù)不多。為此,教師除了要腳踏實地地落實好課本的背誦量,每單元還要挑選一些妙語佳句、精彩片斷讓學生熟讀成誦,運用于片段練習。除此之外,教師最好是每個課時都留幾分鐘讓學生自由積累好詞佳句,每個星期都留一節(jié)課讓學生積累優(yōu)美篇章,加以整理并相互分享,這樣學生就有了交流的平臺,也更有效地利用了資源,久而久之,學習對語言的運用就得心應手了,學習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二、在課外閱讀中加強語言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僅僅學會了‘例子,不去拓展,不進行大量的閱讀、涵泳,視野就有限,知識面就狹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形成也就無從談起?!闭Z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生背誦篇數(shù)不少于160篇,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50萬字。初中生課外背誦古詩文不少于80篇,課外閱讀不少于260萬字。這只是一個保底的數(shù)字,實際上要達到目標閱讀書量應該比這個數(shù)字要多得多。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課本,走向課外。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從而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為此,教師可以在班內設立“圖書角”,讓學生每人帶來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書放在圖書角,同時向學校圖書館借書,同學們互相借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借閱中逐步積累語言。要值得注意的是,做任何事情都得講究方式方法,如果只是盲目的去做,那將會一事無成。語言積累也是同樣,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摘記法、剪貼法、筆記法等課外學習手段,在課外閱讀中隨時隨地積累,而且在積累的同時也運用了語言。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展示活動,讓學生積極展示自己在一段時間內語言積累的成果,在展示中給予學生多種多樣的表揚和鼓勵,從而鞏固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鞭策他們在課外閱讀中加強語言積累。
三、在寫作訓練中深化語言積累
毛澤東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敝笇W生靈活運用熟讀背誦和課外閱讀中的好詞佳句、優(yōu)美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淀語言素材。在小學語文新課標各學段的目標中也都提到:“在寫話習作中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弊寣W生有意識地運用已有的積累語言,是深化積累的最佳方法。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后有這樣的習題:“課文中由四個字組成的詞語很多,如 ‘張冠李戴,抄寫這些詞語,并選擇其中的兩個造句”。這類習題的訓練,教師可先讓學生抄寫詞語,理解詞語,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靈活運用。學生寫句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摘錄本上分類整理的詞語,表達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自身語言,實現(xiàn)了語言的再積累。在寫作訓練的評析時,教師要對選材新穎、用詞準確、詞匯豐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積累語言的內動力,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四、在社會實踐中加強語言積累
語文教學是一種母語教學。因此,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是無限廣闊的。當然,可進行語言積累的渠道和可采用的積累方式也就相應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上述在熟讀背誦、課外閱讀和寫作訓練中強化語言積累,還可以通過媒體(包括廣播、錄音、電視、電腦)、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包括參觀活動、調查活動、親自參加生產(chǎn))等方式積累語言。比如在教學完《自選商場》、《菜園里》后,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商場、走進菜園,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又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許多學生的語言積累本里又多了不少內容,有文字,也有圖像;有原原本本的摘抄,也有真真切切的“心語”。由此可見,從渠道上說,語言積累不能只限于書本,還應向學生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實踐等方面拓展;從方式上說,語言積累除了抄抄寫寫之外,還要注意聽、看,特別要注意感受和體驗,做好生活的積累、文化的積累和情感的積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