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強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并且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讓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體會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和蘊含的深刻內涵。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踐行素質教育。通過課堂、課外和交流表達等多種方式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
【關鍵詞】高中語文 素質教育 要求 策略
高中語文素質教育是對學生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心智和語文情意的培養(yǎng)。進行素質教育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個性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能夠讓學生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素質教育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能夠滿足三維教學目標的需要,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進行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高中語文素質教育要求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進行素質教育,首先需要轉變是教學觀念。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只是重視知識的傳授,特別是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面臨高考的壓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過分的看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忽略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培養(yǎng)。但是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看,高中階段的教育只是學生終身教育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應該做到的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進行素質教育,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應該看到語文教學的實質,對教學有新的認識。教學應該與時代和學生的需求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幫助學生成長。
(二)良好的文化素質
在認識到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教師要做好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教師要進行素質教育首先要充實自己,要不斷的豐富和鞏固語文專業(yè)知識和教育、心理學知識,將這些知識作為教學的基礎和工具。進行素質教育,為學生展示更加豐富的世界,教師需要具有相應的水平。只有教師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不斷加深思想的深度,在教學中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內容,才能用更加開闊的視野去看待問題,才能帶領學生去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從而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三)良好的道德素質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想法。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質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師德,正確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在教學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對待學生時要公平,客觀的進行評價,不按照學生的成績對學生進行劃分。尊重自己的學生,耐心的聽取學生的意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習與生活中,教師的舉動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為,培養(yǎng)出熱愛學習、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學生,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做充足的準備。
二、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策略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素質。
首先是字詞和基礎知識的教學。在高中語文學習中仍然需要進行字詞的學習,特別是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學生有大量的字詞需要記憶。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利用自己所具備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我們的漢字是一種優(yōu)美的文字,漢字六書的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中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在學習時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含蘊。在教學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文言文中同樣的一個詞會有多種不同的意思,讓學生去總結歸納,做好字詞的學習。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有效的利用基本字詞幫助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
在學習字詞的同時,教師要通過誦讀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要利用教材的中的內容如詩詞、散文、小說等進行素質教育。進行誦讀能夠引導學生的想象,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訓練學生的思維,感受其中的語言美,體味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在進行誦讀時不能以默讀代替誦讀,默讀難以體會漢語的韻律和節(jié)奏美。只有放開聲音有感情的朗讀才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進行領讀,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學習誦讀,通過誦讀引導學生進入意境,感受詩文的魅力。
(二)課外教學
在課外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通過閱讀的方式達到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閱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掌握寫作的技巧,能夠學到知識并且能夠獲得美的體驗,感受作者的想要表達的內容,與作者進行思想的碰撞。在課外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材料進行閱讀,通過閱讀讓學生豐富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維,通過閱讀去認知更廣闊的世界。在閱讀時要立足作者,去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感受語言的強大能力。閱讀的文章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學生的閱讀就是一種學習,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應該向學生傳授一定的閱讀技巧,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效率,真正的發(fā)揮閱讀的作用。
(三)交流表達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在教學中學生進行教學表達訓練的途徑主要是寫作和演講。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的組織寫作練習,讓學生通過寫作真正的學會表達,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不能僅僅依靠掌握一種寫作的模式。在寫作教學中教會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達。通過寫作表達真情實感,善于發(fā)現(xiàn)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寫作的基礎上通過演講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在演講的準備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組織和運用,通過演講讓學生大膽地去表達,鍛煉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地進行寫作和演講教學,鍛煉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進行素質教育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教育本身的要求,同時也符合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的是知識的傳授,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才能讓學生有所提升。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合理的運用教材,組織多種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知識和素養(yǎng)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產生一種民族認同感,并且通過優(yōu)秀的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開拓學生的眼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