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為民 聶麗萍
摘要:目的:觀察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牙列缺損行修復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在磁性附著體修復后的固定力與咀嚼效率情況,以及語音功能變化,義齒的外觀和舒適度等方面進行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結(jié)果:患者在磁性附著體修復后固定力明顯增大,咀嚼效率明顯提高,修復前后固定力與咀嚼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舒適度、外觀以及語言功能的評分較高,與修復之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后能有效增強固定力,提高患者咀嚼效率,患者滿意度較高,具有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關(guān)鍵詞: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固定力;咀嚼效率
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治療原理是利用磁性材料間的相互作用力,將義齒吸附到基礎(chǔ)呀或種植體上,主要應用于余牙過少或基礎(chǔ)牙較差患者的義齒修復治療中。該項技術(shù)的特點是穩(wěn)定性較高,能夠?qū)A(chǔ)牙齒受側(cè)向力起到緩沖作用,有效避免出現(xiàn)牙合創(chuàng)傷的現(xiàn)象[1]。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120例患者的研究,觀察并探討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牙列缺損行修復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在15~47歲之間,平均(28.36±8.12)歲,病程為8~36個月,平均病程為(15.69±6.45)個月。所有患者在治療之前均拍攝X線片,充分了解余牙牙根以及根尖、根周情況?;A(chǔ)牙選擇標準為單頜處至少余留2顆以上健康牙齒,根長至少在8mm以上,松動程度在1度之內(nèi),牙槽骨的吸收度在1/3根長之內(nèi)。
1.2方法
修復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步驟:基牙準備、根帽制作、義齒制作、試戴和完成義齒覆蓋。①基牙準備:在修復之前首先進行根管治療,將齦緣磨平,截斷基牙,將基牙中心打磨成凹面,確保與根帽密和,在根管口側(cè)面準備長2mm,直徑為0.7mm的防旋轉(zhuǎn)溝,根尖處至少保留2mm作為預備區(qū)。②根帽制作:將根管注入到硅橡膠覆蓋的根面上,結(jié)合印模法制作出基牙以及頜弓印模,灌入石膏印模,在印模模型的基礎(chǔ)上制作根管內(nèi)蠟像,在蠟像內(nèi)置入銜鐵,與頜平面保持平行,包埋蠟型,將鈷鉻合金灌入根帽。③義齒制作:在完成根帽制作后,患者進行試戴,合適之后,用粘接劑將其固定在基牙上,將磁性附著體與銜鐵核準后對位,確定其穩(wěn)定性之后進行義齒制作。④試戴及完成義齒:在試戴義齒的10~15天后,義齒和口腔吻合良好,將磁性附著體固定在義齒的基托中,在固定前在固位體和銜鐵之間放上一層錫箔紙,二者之間保持0.1mm的間隙,清除溢出的多余的塑料[2]。
1.3觀察指標
在患者治療4周后,觀察在磁性附著體修復后的固定力與咀嚼效率情況,以及語音功能變化,義齒的外觀和舒適度等方面進行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修復后舒適度、外觀、以及語言功能等方面的影響。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患者磁性附著體修復前后固定力和咀嚼效率比較分析
由表1可知,患者在磁性附著體修復后固定力明顯增大,咀嚼效率明顯提高,修復前后固定力與咀嚼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磁性附著體修復前后固定力和咀嚼效率比較( ±s)
時間
固定力(N)
咀嚼效率(%)
修復前
1.25±0.46
0.23±0.26
修復后
5.82±0.25
0.87±0.15
t值
69.2568
13.2546
P值
0.00001
0.00002
2.2患者在磁性附著體修復前后滿意度比較分析
由表2可知,患者在磁性附著體修復后在舒適度、外觀以及語言功能的評分較高,與磁性附著體修復之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患者在磁性附著體修復前后滿意度比較(分, ±s)
時間
舒適度
外觀
語言功能
修復前
3.16±1.23
3.05±0.29
3.02±0.56
修復后
3.98±1.25
4.25±0.31
4.06±0.87
t值
2.4589
6.2163
3.4512
P值
0.0016
0.0001
0.0003
3討論
隨著醫(yī)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磁性附著體技術(shù)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技術(shù)具有固定性強、體積較小、舒適度高、美觀以及能保護基牙等特點。目前來說,在全口義齒覆蓋領(lǐng)域的應用中最為廣泛,在局部義齒覆蓋的應用中,具有靈活、穩(wěn)定、固力行強等特點。在磁性附著體修復口腔問題的過程中,易出現(xiàn)位移情況,主要是因為磁體粘連從而導致磁體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移位,因此,磁體的粘連成為該項技術(shù)中頗為重要的一項,在安裝過程中,需采用口內(nèi)直接安裝發(fā)進行安裝[3]。
本次研究顯示,在使用磁性附著體進行口腔修復后,患者的固定力與咀嚼效率與修復前相比,具有顯著提高,說明磁性附著體對于口腔修復具有良好的療效?;颊咴诖判愿街w修復后,在舒適度、外觀以及語言功能的評分較高,與磁性附著體修復之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對于磁性附著體治療口腔問題的效果上,滿意度較高。磁性附著體能夠有效減少義齒再活動,減少對基牙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基牙。磁性附著體不使用卡環(huán),有利于牙齒的衛(wèi)生清潔,減少牙周疾病的發(fā)生率,保持牙齒的美觀。
綜上所述,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后能有效增強固定力,提高患者咀嚼效率,患者滿意度較高,具有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龔翠紅.研究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05(09),06:94.
[2]余劍鋒.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臨床分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01(08),:126-127.
[3]肖曉慶.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07(20),1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