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錦花
【摘要】耐力跑是發(fā)展一般耐力素質的基本訓練形式之一,一種周期性的大強度運動項目,有助于學生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的培養(yǎng)。經過長時間實際鍛煉,心臟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體育教師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積極參與耐久跑訓練的熱情?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
【關鍵詞】耐久跑訓練 存在問題 改進策略 持之以恒
耐久跑是初中體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我在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不少初中生對耐久跑不感興趣,導致訓練效果不佳。教師要抓住耐久跑的訓練特點,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使之持之以恒地參與,從而全面實現(xiàn)耐久跑教育教學目標。
一、初中生耐久跑訓練問題原因分析
在耐久跑訓練中,經常出現(xiàn)學生“怕練”,教師“怕教”的現(xiàn)象。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學生對耐力跑的恐懼心理。在教學上,一圈接一圈周而復始地在跑道上進行單調動作的頻繁練習,使學生從心理上對耐力跑訓練產生恐懼與厭煩情緒。
2、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吃苦耐勞精神日趨減弱,對耐力跑這樣一種枯燥的訓練內容必然產生一種畏避心理。目前大部分學生生活優(yōu)越,極少經過艱苦磨練,缺乏吃苦精神,對耐久跑無興趣,畏難情緒嚴重。
3、組織教學因素。耐久跑的組織教法比較單調,在準備部分尚可安排適當?shù)挠螒蛘{動學生的積極性,傳統(tǒng)的組織和教法缺乏創(chuàng)新,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另外,練習方式大多采用繞圈跑,這更加枯燥乏味,導致部分學生產生消極情緒。
4、環(huán)境因素。體育課都是在室外進行,因此其受天氣影響很大;天氣好的情況下,學生怕曬而不愿意進行耐久跑練習,如果遇到惡劣天氣,課程便會終止,教學的連續(xù)性受到影響使部分學生興趣下降。另外,部分學校田徑場比較簡陋,有的學校硬件條件比較落后,根本不能滿足耐久跑的教學,進而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操場、跑道、體育器材等不滿,這樣也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
二、初中生耐久跑訓練策略分析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多種渠道讓學生產生興趣
初中生大部分是十三、四歲,正處于身體發(fā)育成長時期,身體各器官發(fā)育不平衡、肌肉弱、耐力差、易疲勞、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興奮和抑制不均衡,對耐力項目的適應性較差。因此,中考項目男1500米,女800米,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長跑”了。但在初中這個年齡階段,身體各器官有承受一般耐力練習的能力,如能適時適度地進行耐久跑訓練,對提高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長時間工作的能力,改進大腦皮層神經過程興奮抑制的均衡,逐漸提高耐力水平,使學生身體均衡發(fā)育,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1、隱伏法。耐久跑課應該安排在學期計劃的第四、五單元。這樣便于把耐久跑的練習內容貫穿在一、二、三單元課程里。如每節(jié)課都在“準備”部分,有計劃、有目的的逐漸增加慢跑的量。隨著時間推移,跑的練習增多,學生逐漸適應,為以后練習耐久跑打下良好基礎。
2、帶跑法和壓陣法。在教學中,由老師領跑始終,以克服初中生年齡段易興奮,開始跑太快,破壞以“勻速跑”節(jié)奏為目的的缺陷,確保按計劃跑到終點。
3、采用多種形式教學法。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千方百計克服學生各種心理障礙和不良情緒,想方設法在課堂上經常改變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趣味性。①變換隊形。如在跑道上 “8字”形跑、“S字”形跑、螺旋形跑等。②變耐力練習為活動性游戲。如拉魚網、捉俘虜、直道上追逐跑、接力跑競賽等。③各種姿勢跑的輔助練習。如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和高抬腿跑,變速跑或間歇跑。④利用學生喜愛的籃球、足球運動進行耐久跑素質訓練。
4、環(huán)境因素。由于條件所限,耐久跑一般都在室外田徑場上進行,因此其受天氣影響很大;天氣好的情況下,學生怕曬而不愿意進行耐久跑練習,如果遇到惡劣天氣,課程便會終止,使教學的連續(xù)性受到影響,或多或少會使部分學生興趣下降。另外,部分學校田徑場比較簡陋,有的學校硬件條件比較落后,根本不能滿足耐久跑的教學,進而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操場、跑道、體育器材等不滿,這種不滿情緒也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
(二)、彈性分層教學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耐久跑訓練
1、按學生體能分組進行教學。學生體能的差異是客觀存在,使我們必須考慮耐久跑教學的分層教學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體質,區(qū)別對待,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練習都能得到提高。
2、對各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明確。各層次的素質基礎是不同的,對教學目標也應該是不同的。教學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實際,根據特點,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標,有所提高,從而充分調動積極性和信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3、教師要抓重點,以中間層次為主,促進兩頭。中間的學生占全班的五分之三左右,其他只各占五分之一左右。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抓住中間層次,對兩頭施加壓力。在促進兩頭的同時,又反過來刺激中間層次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在耐久跑練習中出現(xiàn)熱烈競爭的局面,你追我趕,力爭上游。
(三)、利用課堂滲透訓練方法,讓學生持續(xù)參與訓練
1、在具體的耐久跑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跑步姿勢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后仰跑”、“坐著跑”、“腳后跟跑”等等錯誤姿勢,應及時改正。尤其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是,跑步時應以前腳掌先著地,或用全腳掌著地,落地后很快過渡到前腳掌支撐的方式。同時,對直道跑和彎道跑要提出不同的技術要求。
2、要求學生在耐久跑實踐中合理的分配體力,對各階級的速度及時調整。許多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歷:即在耐久跑中開始快跑如飛,后程沒體力拖著腿跑。
3、跑的節(jié)奏要求和呼吸相配合。如跑的節(jié)奏與呼吸節(jié)奏合拍,將有利于減少體力的消耗。步長與步頻也必須合理,有些教師一味要求學生拉大步子,這其實并不一定科學?,F(xiàn)在多主張小步頻快步頻。但無論如何不能打亂步子和呼吸的節(jié)奏,以免影響耐久跑的速度。
總之,耐久跑既是一項身體鍛煉價值很高的運動,又是初中體育必考項目。想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耐久跑訓練,需要教師緊扣耐久跑的訓練特點,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巧妙構建訓練平臺讓學生對耐久跑產生興趣,并在訓練中掌握耐久跑技術,從而讓學生熱愛耐久跑,并成為終身的體育運動項目。
【參考文獻】
[1]付昌州;四法提高初中耐久跑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3年03期
[2]鄧若鋒;在耐久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J];中國學校體育;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