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龍
摘 要:詩歌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語言凝練含蓄、富含哲理,意境深遠、引人深思,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詩歌大多立意高遠、語言清新、趣味盎然,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應善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詩歌、探析詩歌、品味詩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趣味教學
詩歌是圣賢前人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短短幾句詩歌中便表達了無限的悠遠意境、哲理思想,對后人具有較大的啟迪作用。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應培養(yǎng)小學生對祖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詩歌文化進行學習和傳承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和積極性。但如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發(fā)揮趣味教學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仍需小學教師進行不斷的探索。
1.運用表演法來發(fā)揮趣味教學的作用
以往傳統(tǒng)的小學古詩教學方法,往往較單一、刻板,難以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無法使學生真正融入到古詩教學氛圍中,學生無法真正掌握到古詩知識。因此,在當下的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結合小學生表現(xiàn)欲極強的特性,創(chuàng)設表演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案。通過讓學生將古詩內容表演出來的形式,使學生參與到古詩教學氛圍中,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和熱情。
例如,在教《四時田園雜興》這一首古詩時,教師可在課前布置學生回去預習古詩,同時選出幾位表現(xiàn)欲較強的學生,向其詳細講解古詩內容和主旨后,讓其通過小品表演的形式將古詩內容表現(xiàn)出來,之后在課堂上表演給其他學生觀看。通過小學生各種有趣的表演可以使學生快速直觀了解故事內容和意義,從而發(fā)揮趣味教學的真正作用。
2.通過讓學生參與教學的方法來發(fā)揮趣味教學的作用
在以往的小學古詩教學模式中,大多情況下均是教師在講臺上一味講解,學生在臺下接受的形式。這種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壓迫性和強制性,學生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且該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氛圍往往較沉悶、枯燥,難以使學生產生熱愛學習、積極學習的觀念。
因此,在新課標改革下的小學古詩教學,應一改以往的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師教學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從而為古詩課堂教學營造更多的趣味性,使學生更樂于學習古詩。
例如,在教《春曉》這一首詩時,教師可提前布置學生回去認真預習古詩的內容和意義,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將這首古詩中的故事寫出來。在課上教師再讓學生當小老師,上講臺上向其他同學講解自己所寫的故事,教其他學生自己在這首詩中所認識的生字含義和讀音等。學生在傳遞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和認知時,同時也在接受別人的理解和認知,不僅拓展了自身的知識面,還了解到了別人對古詩的想法。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其他學生的方法,不僅能讓學生覺得有趣和新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古詩的魅力和樂趣。
3.開展戶外活動來發(fā)揮趣味教學的作用
小學古詩教材中選用了較多意境悠遠的古詩作為教學教材,而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對學生進行大致講解,告知學生主旨內容和思想后,便將其告一段落、結束課程,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到古詩中的悠遠意境和深遠情懷。因此,在當前的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模式時,應針對這一現(xiàn)象,結合古詩教材,開展趣味盎然的戶外教學活動,以使學生能夠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古詩的高遠意境和情懷,從而切實掌握古詩的主旨思想和意義。
例如,在教《村居》這一首詩時,教師可提前布置學生回去根據《村居》這首詩中的風箏形象,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風箏,然后在上課時將教學地點搬到戶外,讓學生帶著課本和自己動手制作的風箏來到廣闊的校園草地上,圍成一圈席地而坐。之后教師應向學生詳細講解《村居》的主旨內容和中心思想:《村居》這首詩主要講述了古時候小孩們在春天里放風箏的有趣故事,詩中不但表現(xiàn)了孩子們天真活潑的天性,還展現(xiàn)了古代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景象。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入到所學古詩的意境中,從中感受古詩中的意境和情懷。最后,教師應讓學生盡情地去放風箏,盡情地感受與古詩中一樣的大自然環(huán)境。在快要下課時,教師再讓學生坐下來,齊聲朗讀這首詩,鞏固和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印象。
小學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較差,在進行古詩教學時,教師只能通過簡單易懂并且富有趣味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言傳身教,才能使小學生能夠掌握到更多的古詩知識。因此,教師還應不斷致力于研究趣味教學的方法,將更多極具趣味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自身的教學中。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縣沙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