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可嘉
【摘 ? ?要】如何克服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和厭煩情緒是新課標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高中的學生由于受家庭教育、生活環(huán)境等種種條件的限制,導致他們缺少閱讀,缺乏中學生應有的文學積淀或存在閱讀誤區(qū),無法把所閱讀的知識化為己用,把作文視為難于上青天的事。本文從五個方面來談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個人教學心得。
【關鍵詞】新課改 ?傳統(tǒng) ?創(chuàng)新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27
目前,高考中的語文作文分數(shù)占了很大比重,新課改下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新課改下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作如下探討。
一、收集與題材相適應的寫作素材
(一)從資料中收集寫作素材
學生在寫作時一定要根據(jù)題材內容來收集寫作素材。現(xiàn)在是一個信息時代,收集材料的途徑很多,例如:查閱相關書本,翻閱相關雜志,閱覽網(wǎng)上的文本等等。老師安排寫作素材的收集任務,讓每個同學都能夠動手收集,做好寫作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為寫語文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
作文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學生只有細細地觀察和體驗生活,才能非常真切地欣賞和描繪生活,再加以領悟,就能夠寫出好的句子和文章來。學生還要積極地參與到身邊的各種實踐活動中去,實踐才是硬道理,用自己的親身體會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活生生的素材來源,這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潛力,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創(chuàng)設廣闊空間,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要打破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封閉式的格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突破思維定勢,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材料進行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解讀,培養(yǎng)學生大膽張揚的個性,揮灑青春。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廣闊的想像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避免作文的寫作素材被重復運用,激發(fā)他們寫出新穎性、生動性的文章。通過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能夠大膽地把自己的心理和情感的體驗過程寫出來,這樣的文章才具有靈氣,才能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那么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呢?我認為首先應通過平時的語文教學引導他們去感悟;其次讓學生大膽地想像;還有就是針對社會中的某個熱點,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三、改變傳統(tǒng)作文的批改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通過學生自己修改,或教師批改指點的方式,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文章的不足,從文章的癥結所在進一步體會和掌握寫作的規(guī)律。但由于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成了一件難事。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呢?教師可在班上成立作文批改小組,選擇作文較好的學生負責此項工作,小組成員各主批本組學生的一篇文章,對其他學生所批改的意見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作者對同學的批改意見也可提出反對。如果意見不能統(tǒng)一,就在作文評講課上提出,讓全班學生參與討論。小組批改后,選出本組的優(yōu)秀作文讓全班學生集體討論,分析它們在審題、立意、構思等方面的優(yōu)缺點,同時教師加以指導和點撥,然后請學生自評、自改,讓學生共同參與批改。這樣就能克服教師一手包批改的弊端,變學生被動地看教師評語和成績?yōu)橹鲃訁⑴c討論,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學生的互批互改不能取代教師的批改,教師除了要對每篇作文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的進步應及時予以肯定外,還應對學生的批改意見進行點評。但是教師在評改時,不可詳批詳改,面面俱到,應把主要精力放在以下幾個方面: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有新意、構思是否巧妙完整、過渡銜接是否自然順暢、語言有無文采等。像錯別字、標點、病句等問題教師只需標出,讓學生自己去改即可。當然,這樣的批改比較繁瑣,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生在對作文批改的過程中,得到教師、同學的肯定,有助于他們克服畏懼心理;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選擇學生喜愛的作文評改方式
新課改的語文作文評改,再也不是以前老師一個人說了算的評改了,現(xiàn)在的評改是以學生為主體,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評改可以采用老師和學生一起評改或者學生和學生一起進行評改。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能夠看到同學寫作中常常犯的錯誤,自己也思考是否犯了同樣的錯誤,從評價同學的作文中,學習同學的寫作優(yōu)點,彌補自己在寫作中的不足!老師和學生們一起探討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共同享受寫作帶來的樂趣!老師要對學生們一致認為語文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加以鼓勵甚至獎勵,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五、思考探究,培養(yǎng)生活感受力
在作文寫作時,光有觀察體驗,閱讀積累,沒有思考探究,并不能夠寫好一篇完整的作文。一篇好的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思想,能夠反映出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對生活的探究等。思考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例行認識的必由之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語言表達出對生活的認識。如:史鐵生寫的《我與地壇》這一篇文章時,史鐵生天天呆在地壇,當?shù)貕铩胺鋬邯q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中,螞蟻搖頭晃腦的弄著胡須,似乎猛然間明白了什么……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了萬道金光”,當史鐵生看到滿園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聲,使得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蠕動,促使他對人生的思考。史鐵生就從生活中的點滴事件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諦,從而寫下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因此,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思考探究。
例如: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秋節(jié)將至,人們紛紛購買月餅,往往售票地點排著長長的隊伍,會看到紅光閃閃的月餅禮盒,走在大街上會聽到人們議論的話題,這些場景在生活中看似比較常見,但是背后卻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作為教師應善于抓住生活情景,將其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且總結自己的親身體會??梢圆捎谩耙栽嘛瀻拥慕?jīng)濟消費”為題,來探究當今的經(jīng)濟形勢等。
總之,作文是一種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很強的語言活動。這種活動必將長期貫穿于整個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平等、互動、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堅持賞識教育和成功教育。讓學生開放心態(tài),張揚個性,放飛心靈,自由寫作,從而筆下生風,寫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來。
參考文獻
[1]余燕.基于新課標的高考作文命題背景下的作文教學研究[D].廣州大學,2013.
[2]李謹良.新課改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