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奎
摘 要: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闡述了將探究性教學引入物理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探究物理問題中提煉出像科學家研究問題一樣的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意識,全面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教學模式;探究性教學;探究學習;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不少省份已進入第二階段,經過第一階段的摸索各地都把學生探究性學習作為課改的精髓。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重視科學探究,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本人通過自己的高中教學實際,下面就探究性教學提出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師對新理念下的教學模式要有全新的認識
1.教師應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①建立新型人才觀:我們在教學前首先要考慮:“什么是時代發(fā)展所需的?什么是學生發(fā)展所需的?”以便制訂出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設計。②具備科學學生觀:探究式教學,要求把學生看做學習的主人、要求學生大膽探索,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自己通過科學推理來解決碰到問題的教學。國內外成功的探究教學表明,如果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他們不僅能提出各種問題,而且也能夠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和途徑。實踐證明,學生對這種方法不但樂于接受,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概言之,探究教學使“教學真正變成以學生為中心”。
2.教師要加強必要的學習和研究。通過聽、評課,相互學習、開展專題研究、請有關專家進校指導,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對探究性學習活動的策略和技巧:①做好教學組織安排:探究教學常常是協(xié)作性的活動,課堂上個人和小組之間進行著相互啟發(fā)的活動,在教師的悉心引導下使學生人人都有充分參與的機會。這種互相啟發(fā)可以深化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加深學生對于科學活動性質的認識至關重要。至于小組的規(guī)模取決于學生的年齡、探究的條件及性質。教師必須學會確定在什么時候及為了什么目的才運用全班教學、小組合作和個人單獨工作這樣一些教學組織形式。如:當學習對象或任務較為簡單,個人經過努力后能獨立完成時,最好由個人單獨進行;當學習任務較為復雜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時,宜采用小組教學,這時小組活動可能有助于相互啟發(fā)和材料共享。而全班性討論可用來總結經驗,得出結論。由此,教師要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及學習進程及時調整教學組織形式。②指導教學過程:在探究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探究過程的控制與指導至關重要。教師要不停地做出各種決斷,如:在什么時候改變討論方向,如何集中個別學生的注意力,什么時候允許學生探究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以及如何抓住機會發(fā)展科學技能、培養(yǎng)科學情趣??傊谔骄康母麟A段上,教師的工作既要指導學生的學習,又要將注意力集中于他們的學習,激發(fā)和鼓勵他們的學習。
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新教改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探究能力表現(xiàn)不夠,師生互動即使有學生的參與,也是教師主導下的定式化的東西,學生不敢交流、不善交流,表達自己觀點更是少之又少。如:提不出問題、基本知識欠缺、基本技能不足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1)要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探究性學習考慮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避免把學生興趣扼殺在搖籃之中。特別對高一新生,由于初中沒有養(yǎng)成探究性學習習慣,學習理念突然變化,高中門檻高于初中,學生都有個適應過程,要耐心培養(yǎng)探究學習習慣,逐步達到學習理念、學習方式的轉變。(2)鼓勵學生參與師生互動探究。如在學習康普頓效應時,教師向學生提出以下思考與討論:按照經典物理學的理論:入射光引起物質內部帶電微粒的受迫振動,因而散射光的波長與入射光的波長應該相同,而不會出現(xiàn)波長變大這種情況?提出這個問題,學生自然想到:“對,由受迫振動可知:它們波長應相同……可能X射線不僅具有能量,還具有……”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大膽猜想,先由學生分析論證,教師適當引導,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這里有提出問題、有猜想和假設、有簡單的分析……它體現(xiàn)了科學探究的精神。(3)促使學生自行探究。在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一節(jié)中,學生分組后由學生自己探究,教師不參與其中,給學生一雙沒有“束縛的手”,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思路、經歷實驗的操作和測量過程、對實驗數據處理過程(圖象法),體驗如何平衡摩擦阻力、減小系統(tǒng)誤差等一系列探究過程,使他(她)們收獲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她)們再次探究新問題的興趣和信心。
近幾年,席卷全國的教學改革的一大任務——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其核心是:讓學生不作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作一個主動的“探索者”(彭前程語)。我在參加安徽省新教學改革的培訓會上及對安徽高考試題分析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我們的高考命題專家們已對以上問題有了足夠的重視,如:在新型實驗題型考查中,更加注意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選擇題和計算題,也不斷考查和我們日常生活實際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物理模型,如:碰撞緩沖模型、皮帶傳動模型、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模型等,要求學生的建模能力,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將探究性學習引人物理教學過程,無疑是促進培養(yǎng)新時代、能夠終身學習新型人才的一種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靳玉樂.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2]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教師培訓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