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要】 要不斷提升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學方法上積極進行改善。教師可以有意識的拓寬課堂教學內(nèi)容,同時,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此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也非常重要,這也是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應用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
想要讓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更為高效,教師要有意識的轉(zhuǎn)換自己的教學觀念,并且要不斷在教學模式上有所革新。教師應當有意識的給學生們營造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并且讓知識的講授更為生動直觀。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適當展開知識教學的拓寬與延伸。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也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展開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與吸收。這些都是非常值得采用的教學模式,并且能夠很好的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拓寬課堂教學內(nèi)容
首先,教師應當有意識的拓寬課堂教學內(nèi)容,這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課本知識畢竟有限,對于很多重點內(nèi)容的講授也不可能都十分深入。在這樣的前提下就需要教師有意識的以課本知識為基礎實現(xiàn)知識教學的拓寬與延伸。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搜集一些社會新聞來輔助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認知,也可以透過一些知識拓展來深化學生對于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體會。這些都是很值得采用的課堂拓寬形式。教師要結合課本知識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的選擇補充資料。這不僅能夠更好的被學生理解與接受,這也能夠更有效的為知識教學帶來輔助,進而打造更為高效的課堂。
例如,在講解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當今社會比較關注的生態(tài)惡化與環(huán)境污染問題,讓學生就水污染給生活帶來的危害進行討論。同時,也可以結合一些重大的新聞事件,如因水污染而導致的家畜大批死亡事件、城市黑河等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闡述這些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并讓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重污染水,了解消滅細菌和病毒的有效方法,做好疾病預防控制。這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真實、生動的教學氛圍,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認識。同時,透過這些課外知識的補充不僅很好的引發(fā)了學生們對于社會事件的關注,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學習生物課程的作用與意義。這些都會深化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且給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提供很好的空間。這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無疑是很好的一種推動。
二、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想要讓學生們對于很多教學知識點有更好的理解與認知,教師應當合理的展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往往能夠為知識教學提供很好的輔助。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首先能夠為知識教學提供有效鋪墊,能夠?qū)⒋蠹腋玫囊氲絾栴}的分析探究中來,并且很好的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在趣味化的教學情境下大家對于知識的探究會更感興趣,學生們對于問題的交流探討或者是學習任務的完成也會更積極。在這樣的氛圍下不僅能夠極大的深化學生對于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體會,也能夠讓學生在積極的思考中鍛煉自己的理解與分析能力。這些能力的具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這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石所在。
在講到“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問大家為什么慢慢咀嚼饅頭能體味到淡淡的甜味,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引導學生對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麥芽糖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隨后,教師可以在實驗中進一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兩只試管溶液的顏色如何發(fā)生變化并做好記錄,并針對溫度、時間等問題提問,讓學生嘗試分析如果淀粉糊太稠或太稀了會怎么辦,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獨立設計一個實驗并進行操作、觀察,直至獲得最后的研究成果。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極大的凸顯了學生的教學主體性,通過這種有意思的問題的探究也很好的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這才是高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有的模式。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非常重要,這也是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應用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知識給學生們設計一些開放式的課外實驗,讓大家自己展開實驗設計、觀察、記錄,并且分析最后的實驗結果。這樣的學習任務不僅會受到學生的喜愛,大家也能夠在實驗展開的過程中很好的應用自己在課堂上學過的知識。這將會極大的鍛煉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應用能力,并且需要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找尋解決方案。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是對于學生自主實驗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這也會極大的深化大家對于學過的內(nèi)容的理解與吸收。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在家里養(yǎng)小蝌蚪,并且觀察蝌蚪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小青蛙,讓學生將小可到每天的變化都記錄下來,最終形成總結性的書面報告。這個實驗深受學生們喜愛,大家都非常積極的參與到實驗過程中來,并且經(jīng)常討論自己的小蝌蚪的生長情況。這個實驗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印象,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像這種具有一個時間過程的實驗課題,能夠很好的將生物學習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培養(yǎng)學生隨時隨地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潛移默化中生物知識就已深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去,大家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更牢固。
想要不斷提升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學方法上積極進行改善。教師可以有意識的拓寬課堂教學內(nèi)容,這將會讓學生的知識層面得到延伸。同時,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這將會讓學生們對于課堂教學更為投入。此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也非常重要,這也是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應用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這些都是很值得嘗試的教學模式,并且能夠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很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于俊萍.高效初中生物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黃軍強.初中生物選擇性合作學習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張素軍.初中生物課堂提問現(xiàn)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雷佩紅.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探索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