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敬華
摘要:小學音樂是一門藝術型學科,這門學科更是順應了新時期提倡素質教育的大潮流,因此新課改對它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應該能夠將抽象的音樂變得生動,讓學生體會到積極向上的氛圍,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達到讓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健康成長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 課堂氛圍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每個人的才能也在“多元化”。小學正是接受“多元化”才能的啟蒙階段,小學教育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音樂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瑰寶,需要從小就培養(yǎng)起良好的音樂感悟。小學音樂課堂的氛圍構建對學生學習意義重大。
一、注重課堂效率,把握小學音樂教學目標
高效課堂指的是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顯著,教學效果最優(yōu),但是精力、物力支出少,所用時間短的課堂。高效課堂主要體現(xiàn)在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優(yōu)化。效率最大化主要是在短的教學時間內能夠讓學生有多的收獲。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就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的提高,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效益最優(yōu)化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對教師所講課程的反應程度。
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在小學課程體系中扮演著推進素質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角色,是一門基礎課程。我國教育部規(guī)定,小學音必修課中包含小學音樂音樂教師應該時刻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完成課程要求的前提下,為學生們設計多彩多樣的音樂活動,例如多組織幾次音樂活動,不僅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可以增進同學們之間的同學情誼。
二、構建課堂氛圍,落實小學音樂教學措施
(一)營造符合曲風的課堂氣氛
讓同學們能夠良好的學習,首先要把同學們的興趣、熱情激發(fā)出來,而激發(fā)這些的就要靠教師調動起來課堂氛圍,從而利于提高學生興趣。如果課堂氛圍過于嚴肅,小學生會感到一種壓抑,從而同學們也是不會積極配合教師,嚴重者甚至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不能過于嚴肅,要如春風和煦般和藹,嘴邊時刻掛著微笑,構建符合曲風的課堂氛圍。不上課的時候要多與同學們進行溝通,了解同學們的興趣愛好,也了解一下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音樂類型,課堂上可以放一些比較流行的積極向上的音樂,以調動課堂氣氛。音樂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唱歌,更要讓同學們愛上唱歌,也要啟發(fā)同學們在唱歌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感情,并體驗一首歌曲的精髓。因為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理解的階段,所以在同學們難以理解的時候要讓他們通過生活去理解抽象的東西,認識到樂曲蘊藏的深刻內涵。在教師提問同學們積極回答的時候,要懂得及時對同學們進行表揚以達到鼓勵同學的目的,也可以因此刺激到其他同學調動全班的愉悅氛圍,進而通過這種氛圍達到讓同學們喜愛音樂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憶江南》這首歌曲時,歌曲基調是體會意境美,教師可以結合相似的情景,通過多媒體教學來渲染江南景色的怡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幻燈片的觀看,并賞析音樂,了解詩人白居易的人物生平。歌舞不分家,在賞析歌曲的同時教師可以安排會古典舞的同學翩翩起舞,加深理解和體會。
(二)通過表演等活動激發(fā)對音樂的的興趣
動靜相宜指的是動靜相結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對于音樂來說指的是表演,讓身體動起來。表演與音樂相輔相成,表演也是眾多愛好音樂者對音樂喜歡的表達方式。小學生正是處于孩子天真爛漫的時期,在學習一首歌曲后,可以讓同學們通過一些動作來對歌詞內容或者是歌曲含義進行詮釋,或者是教師通過網(wǎng)絡學習一些簡單的舞蹈來教同學們。這樣不僅可以讓同學們對于所學歌曲有更好的理解,從另一個角度看更是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表演能力。或者說進行一些表演游戲,比如說進行擊鼓傳花,然后隨便放一首所學音樂,“懲罰”那些同學進行即興表演。如此一來便會使同學們有積極的情緒,更能使課堂氣氛大大的活躍起來,讓同學們將聽課變?yōu)閰⑴c進課堂中,同時也大幅提高了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和自身對音樂獨特的見解。
例如在小學音樂《學習歌》歌曲的教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不同的教課方案。例如可以有活動教學方略、多媒體教學方略等。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里的課程氛圍及基礎能力進行選擇。有的班級音樂基礎較好,教師可以進行活動教學,讓班級圍成一個大圓圈,參加活動的同學在中間場地唱歌的同時表演如何“刻苦學習”,側重學生實踐的高效學習;對于班級氛圍較為安靜的,可以選擇多媒體技術,用現(xiàn)代化的設備夯實切分節(jié)奏的教學。
(三)通過音樂器材帶動課堂氣氛
音樂是通過樂器表現(xiàn)出來的。同學們根據(jù)樂器伴奏學歌曲,可以增強學生的節(jié)奏感,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習樂器的使用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因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導課堂,使課堂不是過于枯燥無味。讓學生學習樂器還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fā),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提高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素質教育的目的。小學生正是處于對世界對社會認知的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們了解音樂的歷史,還可以看一些有樂趣有積極意義的音樂視頻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抒情節(jié)奏,要教導學生以感恩的心來對待他人,同時讓學生對澎湖灣有一定的認識。在歌唱環(huán)節(jié),要注重團結合作精神培養(yǎng),會唱的基礎上請幾位會吹奏陶笛的學生來伴奏,其他同學則演唱。
總之,小學是人們成長的啟蒙階段,是審美觀、價值觀形成的必經(jīng)階段,我們要通過音樂教育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我們更是要通過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興趣來提高素質教育的實現(xiàn)。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學校要支持學生素質教育,達到國民素質整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