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情感是音樂學習的動力和中介,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最積極地心理因素。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把有效地律動教學貫穿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律動教學;激發(fā)熱情;感受體驗;低年級
音樂教學是學校素質(zhì)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是以聲傳情,以情感人,在聲情并茂中使人的心靈得到真、善、美的升華,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十分喜愛音樂課,他們愛唱、愛跳、愛表演。新課標中在關于過程與方法的目標中對1-2年級的孩子有以下的要求: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根據(jù)這一目標要求以及孩子這一階段的特性,筆者認為可以在音樂課中大量的應用“律動”教學,讓孩子們在肢體律動中去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記憶音樂。
一、律動教學運用在課程導入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一堂好的音樂課,一個好的導入是必備的。它就像一個熱鬧的開場舞,抑或是一個生動的開場白,讓小朋友們在最短的時間進入狀態(tài),走進音樂。筆者善于用律動教學導入教學,不論是安靜的還是熱烈的音樂我們都可以用肢體動作去表現(xiàn)音樂。例如在教授歌曲《快樂的小木匠》時,我就充分利用了律動教學進行了如下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小熊貓的家里去做客,你們愿意一起去嗎?(播放動畫)
師:歌曲中用哪些詞語表現(xiàn)了小木匠勞動的情形?
生:“嚓嚓嚓嚓”“沙沙”等
請學生聽辨節(jié)奏,模仿動作(課件)
刨木條:(嚓 嚓) (嚓 嚓)|(嚓 嚓) (嚓)|(嚓 嚓) (嚓)|
拉大鋸:沙 沙|沙 沙|
現(xiàn)在讓我們跟著音樂,用上面的節(jié)奏一起來幫小熊貓干活吧?。úシ拧犊鞓返男∧窘场钒樽啵W生和著音樂一起來律動,模仿刨木條和拉大鋸的動作
這個導人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激發(fā)了孩子參與學習的熱情,也為歌曲學習做了鋪墊。律動模仿不僅讓學生感受了音樂,還能夠通過模仿來體會勞動所帶來的快樂。
二、律動教學融入欣賞課中,豐富學生對音樂的體驗
美國著名現(xiàn)代音樂家艾倫·科普蘭在《怎樣欣賞音樂》一書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敝挥胁粩鄡A聽,才會感知音樂、認識音樂、理解音樂,進而產(chǎn)生共鳴。因此,欣賞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低年級的欣賞課往往也是最難上的。首先,一、二年級的孩子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都有一定的難度,單靠老師的講解和聽音樂,是很難讓學生領悟和體會的。其次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雖然在放音樂,但他并沒有專心地去聽,只管做自己的事。因此,筆者選擇在低年級的欣賞教學中融入律動教學,一方面滿足了孩子好動的特性,另一方面讓孩子用肢體動作來感受音樂所收到的學習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時,我根據(jù)音樂情節(jié)創(chuàng)編了一些肢體律動,首先是老師跟著音樂給學生表演,然后再讓孩子跟著老師一起做,孩子們能夠通過不同的動作,清晰地感受到樂曲每一部分的不同情緒,加上孩子們用動作、表情來演繹,使課堂更加生動,孩子們學習的也很輕松。再比如,在學習欣賞課《龜兔賽跑》時,我把整個交響童話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是大森林的早晨、龜兔賽跑、和歡樂的群舞,每一個部分的教學我都融入了律動教學。第一部分“森林的早晨”我讓孩子們跟著音樂,把自己想象成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隨著音樂節(jié)奏進行晨練;第二部分“龜兔賽跑”我采用的是分角色的肢體表演,讓孩子模擬龜兔賽跑的場面;第三部分“歡樂的群舞”則是老師創(chuàng)編好的舞蹈律動,帶著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歡快地跳起來。整首樂曲都融入了律動,孩子們在律動的過程中,孩子們解了樂曲的結構,以及在力度、速度、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的變化,身臨其境的體會了一次“龜兔”賽跑。整堂課就像是一場音樂劇一樣,通過各種律動表演呈現(xiàn)出來,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了這首交響童話所描述的故事與情境。
三、律動教學聯(lián)系歌詞記憶,強化學生對歌詞的理解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xiàn)形式?!备柙~是唱歌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學習歌唱這種音樂活動中,讓孩子們記住歌詞,是演唱歌曲的前提條件。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歌曲旋律的記憶往往比較容易,對于歌詞的記憶,卻成了我一塊難以治愈的心病。
在多年的低年級教學中我逐漸摸索到,低年級孩子雖然認字比較少,但是如果把歌詞變成形象生動的動作,孩子們記憶起來特別的快,而且不容易忘記。在學習《閃爍的小星這首歌》時,歌曲的第一段孩子們都常聽,唱起來很容易。而第二段,大家都非常陌生,記憶起來很困難。于是我就根據(jù)歌詞大意,把歌詞編成動作,如“太陽慢慢向西沉”一句,我創(chuàng)編的動作是一只手代表太陽,從頭頂劃過,與另一只手會合,形象的表現(xiàn)出太陽下山的場景;“烏鴉回家一群群”一句我則采用模仿烏鴉飛翔的動作幫助孩子記憶歌詞。這種體態(tài)律動方法的教學,可以讓低年級學生在音樂活動中表現(xiàn)的自由,能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要,大膽地表達,盡情地抒發(fā)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滿足低年級學生自我表達的需要。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對歌詞的理解記憶,又能夠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活動興趣,增強了低年級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四、律動教學結合歌曲處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歌曲都比較短小,相對來說,在音樂要素方面,主要是強弱的變化、情感的變化、和節(jié)奏理解。如《愛唱什么歌》,歌曲的前兩個樂句是敘述性要唱的輕快,學生就可以用青蛙輕快地跳來表現(xiàn)。最后一句是抒情性的語句,甜美流暢,學生又回到輕快地跳。這樣,孩子在唱唱跳跳中掌握了這首歌的情緒和力度,而且還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歌曲處理簡單化。再比如在學習音符時值時,筆者把二分音符比作奶奶走路的樣子,四分音符是媽媽走路的樣子,而八分音符就是小朋友蹦蹦跳跳走路的樣子,分別叫學生來模仿:看,有位老奶奶走過來啦,老奶的步伐是“X-”,小朋友即興模仿;有位年輕的媽媽走過來啦,媽媽的步伐是“X X”再請一名小朋友模仿媽媽的步伐;最后有一個小朋友蹦蹦跳跳的走過來了,她的步伐是“XX XX”再請幾位小朋友來模仿小朋友的樣子。這種講講、動動、演演的方式很快就讓學生掌握了這些節(jié)奏型,并且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律動教學參與拓展創(chuàng)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
不論是欣賞課還是唱歌課,在音樂課程里,拓展和創(chuàng)編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拓展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中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與樂曲相適應的律動,可以充分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币驗榈湍昙墝W生具有好奇、好動、想象力豐富、創(chuàng)造力強的特點,所以在拓展和創(chuàng)編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中應加以進一步的引導。在學習歌曲《再見吧,冬天》時,我觀察到孩子們在優(yōu)美的旋律帶動下有的點頭、有的擺手、有的甚至站起身來隨著音樂轉(zhuǎn)起了圈,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里了,他們用自己與生俱來的對音樂的感受情不自禁地進行了簡單地律動表演。在學會歌曲后,筆者引導學生從速度、力度方面設計體態(tài)律動動作,孩子們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步一步、一句一句地創(chuàng)編了整首歌曲。既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又能充分鍛煉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把律動教學充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為了有效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律動是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一切律動教學的設計都要以音樂為核心,把音樂知識、情感體驗于律動教學融為一體。律動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通過這種律動教學能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邊唱邊表演,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演唱情緒,以動態(tài)的韻律美感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輕松地氛圍里快樂的學習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