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冬梅
摘 要:情境教學的途徑眾多,教師可以運用實物、圖畫、音像資料等呈現情境,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課文中角色的角度來感受課文,還可以啟發(fā)學生聯系生活,將課文和生活中的情境相結合。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5-0065-01
一、引言
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他們引入情境之中,讓他們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陶冶情操,理解課文的內容,領悟課文的神韻,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語言水平得到有效發(fā)展,也能夠讓他們的個性在情境中得到充分張揚。
二、再現式情境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有很多途徑。用真實再現的方法展現情境是基本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較為直觀有效的方法。
(1)運用實物呈現情境。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展現實物的方法將情境再現給學生,這種方法在知識型課文中非常適用。課文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一旦將實物展現在他們的面前,學生便可通過直觀的感受快速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學習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看菊花》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菊花和其他花卉的不同,教師可以利用秋游等機會帶領學生欣賞菊花,并在欣賞菊花的同時讓學生回顧課文的內容,通過這樣的實物展示能夠讓學生對菊花的形象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對于二年級下冊中《蠶姑娘》這樣知識性較強的課文,教師可在班級里組織同學養(yǎng)蠶,讓他們實際觀察蠶的蛻變,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并和課文中的描寫進行對比,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課文中所描寫的知識內容。
(2)圖畫音像呈現情境。有時,有些事物不方便用實物來展示。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圖畫或者影音資料等輔助手段來再現情境。如學習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木蘭從軍》一課時,有些學生可能對古代歷史人物不太了解,教師則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的片段,讓學生對花木蘭的人物形象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而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的《長城和運河》等和祖國風光有關的課文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圖片或者是影像資料來展示相關的景點,這樣就算學生并沒有去過那些地方,他們也能夠通過美麗的圖片快速地在腦海中構建起相關情境,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高。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已經被改編成了歌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播放歌曲的方式渲染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中那種歡快、生機盎然的景象。
三、扮演式情境教學
除了再現式情境教學這種比較直觀的方法以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融入到課文中,深深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
(1)鉆研教材當好導演。要讓這種扮演式情境教學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師自己必須先鉆研教材,當好導演。教師要選擇一些適合改編成情境劇的課文,對學生加以輔導。在學生演繹的時候,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讓整個表演過程順利地進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來,教師可以在必要的地方進行示范,讓學生模仿。由于學生的記憶力有時有限,因此,教師還必須在記憶點給予必要的強化,幫助學生牢記課文。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孔子游春》是一篇很有深度的課文,其中孔子的話語具有哲學意義,學生較難領會。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孔子游春》改編成情境劇,讓學生分別飾演文中的角色。在排演的時候,注重啟發(fā)學生對孔子的話語進行深層次思考,體會其中的哲學含義。
(2)鼓勵學生做好演員。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尤其是對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更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情境教學中來。在扮演角色之前,教師要鼓勵學生先分析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行為的合理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主動分析問題的好習慣。例如,排演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少年王冕》的情境劇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時思索問題,如“王冕為了貼補家用,做了一個怎樣的決定?”“王冕一邊放牛,一邊做什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王冕的荷花為什么畫得那么好?”“王冕的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我們要學習他的什么精神?”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演戲,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情緒更為高漲,還能啟發(fā)他們思考問題,讓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
四、聯想式情境教學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因此,要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必須將課文和他們熟悉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運用聯想式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他們所閱讀的教材內容其實都是作者對真實生活的反映。只有深切理解了這一點,學生才能對作者的選材、立意等更為了解。例如,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推敲》一文時,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以讓學生們和自己的學習生活聯系起來,看看自己是不是還知道一些和“推敲”類似的小故事,如果是發(fā)生在自己或者是其他同學身上的,那就更好了。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從中領悟到只有鉆研學習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從課文和生活的實例中得到啟發(fā),養(yǎng)成仔細斟酌的好習慣。
五、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來,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所以,教師應熟練地掌握情境教學的方法,通過用實物、圖畫、音像資料等再現情境,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融入情境,并讓學生將課文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感悟情境。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情境教學,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希明.論閱讀教學中的“生本對話”[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22).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詩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