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新
【摘 要】小學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chǔ),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也無疑成了小學生形成獨立人格以及良好的價值道德評判標準的關(guān)鍵。人無德不立,業(yè)無德不興。因此,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說于己是功德無量,于人是受益終生,于國則是播下和諧發(fā)展的希望火種。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 ?教學 ? ?德育教育 ? ?途徑和方法
一、前言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都是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壓制下,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基本上都是只重視學生才智的發(fā)展,而忽視教學中德育的滲透。而德與才之間的關(guān)系,社會上流傳著這樣幾句話: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由此可見,雖然應試教育阻礙了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和發(fā)展,但人們心中對于人才的評判標準中對“德”的要求還是被凸顯出來了,德育教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者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教育德育,是一項塑造人的靈魂的系統(tǒng)工程,學校則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近年來,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漸攀升,更多的家庭和學校都忽略了對孩子德育的培養(yǎng),使孩子在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級階段,沒有得到來自外界的正確引導。在自身承受著失足痛苦的同時,給家人、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由此可見,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guān)系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zhì)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yōu)劣和續(xù)斷。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這是當前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
(一)針對小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管理和培養(yǎng)機制是欠缺的。從家庭環(huán)境看,家長每天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并不長,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是小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最有利場所。學校針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并沒有一個詳盡的計劃,這樣,語文教師也就不會在語文教學中著重地將德育教育滲透進來。
(二)在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下,學生以學業(yè)為重的觀念深入人心,錯誤地認為分數(shù)是衡量一個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唯一評價標準,導致很多家庭和學校并沒有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忽略了對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和引導。一些小學語文教師也不夠注重小學語文教學對小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小學語文課文中包含了很多關(guān)于德育方面的含義,由于教師自身的思想認識不深,對德育教育理解不夠,甚至是被忽略,使得學生根本無法從語文教學中得到有關(guān)德育教育的有效信息。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小學德育教育管理機制。根據(jù)小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實際情況,學校要定期組織語文教師進行德育教育活動的研討,制定出相應的實施計劃和審核制度,將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真正地提到日程上來,給予高度的重視。將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劃分到教師的績效當中,使德育教育常態(tài)化。
(二)強化語文教師隊伍建設(shè)。語文教師作為德育教育的先鋒,理應將德育教育擺在基礎(chǔ)教育的首位,轉(zhuǎn)變觀念,德智和才智齊頭并進,缺一不可。不斷加強自身的業(yè)務能力,積極備課,準確快速地理解課文中關(guān)于德育方面的信息,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將德育滲透進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準確地掌握課文中的德育內(nèi)容,是滲透德育的關(guān)鍵。小學語文課文的種類很多,要根據(jù)不同的類型選擇滲透的方式。就描寫祖國自然風光類型的課文而言,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動,還原課文中的形象,讓學生把自己放到想象的畫面當中,身臨其境地去感知。就故事寓言類的課文而言,組織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到故事當中,與主人公共同經(jīng)歷文中的故事,產(chǎn)生共鳴。例如描寫英雄人物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著重感受人物身上所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從內(nèi)心深處去體會和學習英雄身上的閃光點。
(四)通過課外活動滲透。教學活動要靠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共同組成,課外活動也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針對小學生年齡階段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課外活動,要選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進取精神以及愛國主義情感的模仿性強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滲透德育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從而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結(jié)合起來。
(五)從實際生活中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必須要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認知和辨別能力。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社會上的一些現(xiàn)象,正確地引導學生的思想,對一些思想品德低下的現(xiàn)象予以批評,更要以身作則。語文教師端莊的儀態(tài),優(yōu)雅的談吐,都將最直接有效地影響著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從而讓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以積極健康的面貌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五、結(jié)論
小學生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學校和社會都應該給予關(guān)注和重視。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階段性的特點,通過建立相應的培訓與管理機制,敦促教師隊伍的不斷優(yōu)化,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的方式對小學生德育教育加以滲透,積極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小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朱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成功,2013(1):249.
[2]石娟.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才智,2009(25):125.
[3]羅會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考[J]. 成功,2012(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