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國娟
摘 要:口語交際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簡稱蘇教版)中學語文教材中循序漸進地安排了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只要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f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努力實踐,相信農村初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生 口語交際 培養(yǎng)策略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那么,如何改變農村初中學生目前的現(xiàn)狀,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轉變思想觀念,重視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蘇教版中學語文教材中循序漸進地安排了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但絕大多數(shù)農村教師對這一內容僅僅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一些蜻蜓點水式的提示。在他們看來,上口語交際課費時、費力,而且“出力不討好”,考試成績也難以見效;把時間放在強化閱讀和寫作訓練上,更易出成績。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與閱讀、寫作能力一樣,是學生走向社會必備的基本能力;閱讀能力不能代替聽說能力,同樣,閱讀教學也不能取代口語教學。面對新課程標準,如果教師能夠多一些開拓創(chuàng)新的勇氣,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從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出發(fā),不但重視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也重視聽說能力的訓練,按新課程標準認認真真組織口語教學,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那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二、依據(jù)教材內容,組織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訓練是蘇教版中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豐富、設計科學。在訓練中,既有對理論知識的闡釋,又有事例生動的佐證;既有關于技能技巧的解說,又有口語活動的設計,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在組織實施口語交際教學時,除了要恰當運用課程資源,充分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外,還要根據(jù)口語交際課程的特點,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1.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
口語交際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入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也保證了學生有話可說。如針對勸說別人這一主題,可從“勸爸爸戒煙”“勸同學不要亂拋紙屑”等角度出發(fā);針對中學生追星、熱衷于流行音樂的現(xiàn)象,可以開展“我看追星”“我看流行音樂”的演講;針對一些中學生迷戀網絡的現(xiàn)象,可以組織“中學生上網利與弊”的討論;還可以結合班級活動的開展設計口語交際話題,如開學初組建班委時可開展班委競選演講、班委就職演說等。
2.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尤其是雙向互動的情境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教學時可運用多媒體錄像、圖片、音樂或模擬表演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在雙向互動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盡可能還原生活本色。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口語交際教學產生了實際意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
口語交際如果讓學生想說就說,隨心所欲,活動就會流于表面上的熱熱鬧鬧,學生的實際說話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在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角色體驗時,教師要向學生提出具體明確的口語交際要求,讓學生根據(jù)要求來練習。如初次登臺演講,可向學生提出三點要求:用普通話,站姿正確,聲音響亮。隨著口語交際教學的深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對口語交際的要求也應隨之逐步提高。
三、開發(fā)口語資源,拓寬訓練途徑
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僅靠幾節(jié)口語交際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經過長期、科學、有效的訓練。既要通過口語交際課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訓練,又要在平時的閱讀寫作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培養(yǎng),還要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加強演練。
例如,蘇教版七年級口語交際訓練重點:聽人說話認真耐心,且能抓住重點;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當眾發(fā)表見解等。
具體措施:每天堅持收聽新聞;利用課前三分鐘做自我介紹或發(fā)布新聞或講故事;課上先聽讀課文后復述;鼓勵學生主動發(fā)言、大膽質疑;就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辯論。
課外實踐:多與教師接觸、多與同學交流、多與父母溝通。
蘇教版八年級口語交際訓練重點:學會文明得體地與人交流,注意表情和手勢,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等。
具體措施:選擇接待、勸說、道歉、慰問、贊美、拒絕、銷售、慶賀等話題模擬生活進行訓練;設置相關情境,模擬記者采訪、導游解說、節(jié)目主持、新聞發(fā)布、實物解說、商品推銷、人員招聘等活動進行訓練。
課外實踐:編演課本劇、說相聲、演小品等。
蘇教版九年級口語交際訓練重點:能就適當?shù)脑掝}做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并能提出自己的觀點。
具體措施: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人物性格、主題思想、寫作特色進行評論;在規(guī)定時間內讓學生口頭作文;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社會熱點組織討論、辯論或做即席講話、主題演講等。
課外實踐:開展聯(lián)歡會、座談會,組織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活動。
另外,還可引導學生自主開發(fā)口語交際資源,鼓勵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自覺提高口語交際素養(yǎng)。
四、消除羞怯心理,培養(yǎng)文明態(tài)度
羞怯是交際的天敵。羞怯的學生有話不敢講,有感不敢發(fā)。消除羞怯,樹立自信,學會主動與人交流,培養(yǎng)文明交際的態(tài)度,這一點對農村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1.著力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
在民主平等、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才會有學生身心的解放、個性的展示,才能消除學生羞怯的心理,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和參與的熱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以朋友的身份、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語氣與學生平等對話,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學生不再緊張畏懼,膽子也大起來,自然會主動參與到口語交際活動中來。
2.努力搭建學生鍛煉的平臺
第一,多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演講,說話可以毫無顧忌,敢于發(fā)表見解,暢所欲言,相互之間可以取長補短。這樣既能擴大口語交際活動的參與面,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第二,多給學生提供登臺鍛煉的機會。幫助學生消除在公眾面前的緊張感、膽怯感,鍛煉他們的膽量,培養(yǎng)他們說話的勇氣。
3.充分發(fā)揮激勵引導的功能
學生自信心的樹立離不開教師的積極鼓勵。教師對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的每一次參與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每一點進步都要予以適當?shù)谋頁P,讓他們不斷體驗參與的樂趣,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
這樣,用愛心多鼓勵,用耐心多引導,在反復實踐中,逐漸消除學生的羞怯心理,樹立自信的品質,培養(yǎng)文明交際的態(tài)度。
五、注重課外積累,提高口語交際素養(yǎng)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睕]有源頭活水的時時注入,哪有清清泉水的不斷涌現(xiàn)?!閱讀便是接受源頭活水的過程,加強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不僅能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語言素養(yǎng),還有益于拓寬視野、發(fā)散思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用課余時間廣泛閱讀,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報紙、雜志、書籍;規(guī)定每天的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到圖書室看書,到書店買書;建立班級圖書箱,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在圖書不多的情況下實現(xiàn)資源共享;建議學生經常收看“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實話實說”“藝術人生”等電視節(jié)目;訂閱《演講與口才》《交際與口才》等雜志;鼓勵學生到生活中學習語言,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到田間、集市、商場收集新鮮活潑的群眾口頭語言。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都大有裨益。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農村初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只要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f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努力實踐,相信農村初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