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娣
摘 要:閱讀是對英語知識的綜合考查,是對語段的理解、詞匯的積累和跨文化意識的了解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入情入境”,解答閱讀題要“有章有法”。要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閱讀教學模式;融入多重資源,增加學生背景知識;掌握閱讀技巧,推廣多種閱讀方法;強化語言實踐,延伸課外閱讀空間。這樣才能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有效性 方法策略
高中英語閱讀是很多學生公認的難啃的“硬骨頭”,很多學生坦言對英語閱讀在思想上很重視但心理上很畏懼,而這兩點也是很多教師的心聲。怎樣才能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啃閱讀這塊“硬骨頭”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也是“有滋有味”的呢?以下是作者關于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實踐與探索。
一、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閱讀教學模式
閱讀理解是高考英語的重點,也是學生失分最嚴重的板塊。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聞閱讀而色變,不少學生坦言,之所以英語閱讀理解做起來很費勁,一是由于閱讀時很多陌生詞匯看不懂,二是審題常出現(xiàn)失誤,三是由于語法的多變性以及閱讀材料的冗長,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精力高效率解題。這些因素說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理念需要更新,要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模式。
作者認為,閱讀教學模式可以從傳統(tǒng)的聽講、默讀轉(zhuǎn)化為“能說善道”。語言文字的學習意味著大量的語言輸出,“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在平日的閱讀訓練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材料“拓展”說話的素材,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和能力,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邏輯推理等解題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材料,靈活講解語法知識。比如下面這個句子:His departure apparently meant that he refused to undertake the career his parents had paved the way for, because he planned to create a special law agency featuring serving justice for the people in need to realize his personal value.
雖然只有一個句子,但其中包含的語法知識非常豐富,His departure apparently meant that...是主干,that引導的是賓語從句,在賓語從句中,because引導的是原因狀語從句,to realize his personal value 是目的狀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加強類似典型句子的積累,通過閱讀、模仿、應用一系列過程,以背誦朗讀的方式完成閱讀廣度的拓展。
例如,在教學閱讀材料The Blue Days時,作者采用導讀的形式:“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是怎樣的呢?本文采用第二人稱的手法,仿佛朋友間的聊天,從日常小事開始娓娓道來……”在閱讀材料時,作者主張學生課后有選擇性地去細細品讀材料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可以大聲念出來,通過朗讀形成語感。
二、融入多重資源,增加學生背景知識
我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總是備受各界的質(zhì)疑,其中有一點是因為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缺乏對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的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般僅根據(jù)自己固有的語言思維去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有效閱讀的前提條件,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會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多重資源,比如通過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技術,讓學生在品讀閱讀材料的同時,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擴大學生的背景知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閱讀時難免會遇到陌生詞匯,詞匯積累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如果說英語學習是為了完成一座高樓大廈的創(chuàng)建,那么英語詞匯量的積累就是為這座高樓大廈奠定扎實而穩(wěn)固的基礎。一般來說,學生學習詞匯時都會覺得枯燥、乏味,認為詞匯量的積累無非就是死記硬背,沒有規(guī)律可循,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英語詞匯量的積累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例如,針對break away, break away from, break down, break in, break into, break (sth) off, break out, break into tears, break the rule等一組詞匯,乍一看都有擺脫、闖入的意思,但是結合具體的語境,詞匯的含義就不盡相同了。這時候,為了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記憶,作者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詞匯與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比如,某個機器壞了,多媒體上就呈現(xiàn)出break down,表示出故障了,機器壞了;多媒體上出現(xiàn)了火災突然爆發(fā)的情景,隨后出現(xiàn)break out這樣的詞匯。所以詞匯量的積累,應該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聯(lián)想記憶,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掌握詞匯的方法。此外,也要注重強調(diào)評價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起到“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教師也可以隔一段時間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綜合評定,肯定學生所取得的進步,指明學生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掌握閱讀技巧,推廣多種閱讀方法
在解答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的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很多學生明明自己的英語能力還不錯,但是考試的時候成績卻不理想,有的是來不及做,有的是沒有掌握技巧,導致效率低下,最終失分嚴重。所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通過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促進學生解答閱讀題的能力全面提升。
閱讀方法,可以區(qū)分為精讀、略讀、品讀、美讀等方式,在閱讀時,學生可以靈活采用閱讀方法。解題時,同樣也可以采用靈活多變的解題方式,但核心都是以效率為主要目標。比如,有一些閱讀題可以先看一下閱讀材料后面的問題,帶著問題去尋找閱讀材料中的答案。再如,在閱讀材料時,還可以采用標注法,將一些信息量較多的句子圈出來,以節(jié)約答題的時間。
四、強化語言實踐,延伸課外閱讀空間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課外閱讀空間的拓展是必不可少的。作者主張學生可以通過看一些美劇、欣賞一些美文的形式來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一方面,由于高中學生承受著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他們迫切需要通過一些課外的閱讀、欣賞來放松自己的身心;另一方面,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如果僅僅依靠課內(nèi)的學習和訓練,顯然不論是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來說都是不夠的。所以作者強調(diào)學生進行課外的語言實踐的必要性,通過延伸課外閱讀空間,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通過課外閱讀空間的拓展,學生還可以汲取一些養(yǎng)分來強化自身的意志品質(zhì),比如勤奮、快樂、好學、自律等優(yōu)秀品質(zhì),都可以通過有選擇地拓展課外閱讀空間來進行強化積累。
作者倡導每個學生都為自己準備一個課外閱讀的本子,當讀到比較經(jīng)典的或者具有內(nèi)涵的句子時,學生可以摘錄下來,通過反復品讀強化語言實踐。有的學生摘錄了課外閱讀的英語散文Youth,Rush等,學生從中得到很多的啟發(fā)。比如摘錄出的下列句子:There is a crook in the lot of everyone(人生皆有不如意處);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美好的事物回味無窮)。這些句子不僅可以方便學生閱讀理解,還可以直接應用于寫作中,一舉兩得。學生也可以在閱讀之后,在這個本子上寫讀后感、續(xù)集、故事概要等進行練筆,從寫作角度提高閱讀能力。
總之,通過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作者深深體會到教師沉甸甸的責任,教師不僅要完成學科知識教學的目標,更要在知識教學的同時,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積累與提升,要教育學生通過強化自身的情感因素,通過知識的學習使得自身的價值觀得到內(nèi)化和提升,最后讓學生可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提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何安平.高中英語課程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王海生.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有效性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