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眉娟
摘 要:課堂教學中一項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課程的導入,導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導入語言的影響,繽紛的導語能有效地消除學生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為新課的展開開創(chuàng)良好的教學情境,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教學定下成功的基調,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設計繽紛的導語將有助于提升課堂質量。該文對歷史教學中的導語設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導語 歷史課堂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172-01
一節(jié)好的歷史課,猶如一座有價值的知識寶庫。教師如何開啟寶庫,帶領學生徜徉其中,完成啟迪學生心智的教學任務呢?成功導語的設計,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手段。好的導語像磁鐵,可以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也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那么,要成為好的導語,必須具備以下特征。
(1)新奇性?!皩W校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足以說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力。一段好的導語一旦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的跟隨教師去探討知識的奧秘。
(2)藝術性、情感性。兼具美感與情感的結合。讓優(yōu)美、生動、激昂的語言帶給學生的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能力。在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極富有情感教育意義的。在導語設計時,如果老師融入自己的情感,會更好地打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找到情感的共鳴;從而陶冶思想,增長才智。
(3)知識性、傳遞性。導語是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教材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導語時亦不能忽略導語的知識傳遞性。讓導語和教學新知緊密聯系起來,既能使學生了解本課文的學習內容,又能明確本課文的學習目標。
導語的設計是一種教學的藝術,模式、方法的選用,需反復斟酌,最終由教學內容所決定。設計好一節(jié)課的導語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摹情境、調激情。就是指讓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讓學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比如在講“四五愛國運動”那段歷史時,在簡要介紹了巴黎和會,中國是作為一個戰(zhàn)勝國參加的,這些內容后,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中國的山東省,山東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請問日本人的這個行為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啊,是不是極端的無恥……山東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中國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孔子猶如西方的耶穌,從經濟上、戰(zhàn)略上,還有宗教文化上,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象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這樣的導語把學生似乎帶到了巴黎和會那個彌漫著中國人憤怒的會場,憤怒會在學生的心中被點燃?!翱墒呛髞砣毡镜臒o恥行徑卻在巴黎和會上得到肯定?!弊鳛橹袊?,我們內心積壓的怒火,似火山傾泄,學生動起來了,工人動起來了,中國人開啟了一段的新的歷程。由此導入《偉大的開端》這一課,學生為之動情、動容,同樣身為學生的他們在此刻就能跨越歷史,走過橫亙的歲月,深深感受到1919年五四學生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責任。
(2)講故事、增趣味。即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時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趣聞,從而使學生思路開拓,興趣變濃。
如在講唐太宗禮賢下士時,從我們當地的地名“唐駕莊”說起,“相傳,唐時謀士魏徽為避禍事在香山寺下隱居,唐王李世民為請他出山,親臨高資,魏徽為其誠意所感,在山下建造一座“接駕亭”,后來魏徽協助唐王終成一代盛世。當年接駕的亭子早已不復存在,但這個“唐駕莊”的村名卻流傳下來,并一直沿用至今,雖然這件事的真實性現在己無從考證,但從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唐太宗對人才的重視,是深入民心的?!庇捎谇腥朦c就是身邊所知,所以學生聽起來倍感親切。
(3)設問題,引深思。“思維自問題始”。只有在思考中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在導語設計中,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fā)性、趣味性,要符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時,我用了《新青年》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來引入和設問。
《一個貞烈的女孩子》
父親讓女兒餓死,餓到第四天,女孩哭著喊餓,她的父親循循善誘地說:“阿毛,你怎么這樣的糊涂?我自從得了吳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節(jié)。又叫你娘苦口勸你走這條路,成全你一生名節(jié),做個百世流芳的貞烈女子。又幫你絕粒。我為什么這樣辦呢?因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辦法,都非自己動手不可,你是個14歲的孩子,如何能夠辦到呢?我因為這件事情,很費了躊躇,后來還是你大舅來,替我想出這個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從從容容地絕粒而死,這樣殉節(jié),要算天底下第一種有體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許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說了。你要明白,這樣的做法,不是逼迫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極了”。餓到第六天,她的母親不忍心了,勸她父親干脆送點毒藥進去,早早“成全”算了,她父親不允……阿毛在第七天餓死了??h官送來一塊匾,上面四個大字“貞烈可風”
問:
(1)阿毛的父親為什么逼迫女兒去死?
(2)你認為“阿毛”的故事中有幾個悲劇人物?
(3)你認為用阿毛14歲的生命換一塊石頭牌坊值得嗎?為什么?
(4)造成阿毛慘死的根源是什么?
(5)從這則故事中你認為舊文化當中在哪些弊端?
隔著時代迷霧,學生對他們幾乎同齡的阿毛飽含同情,而現今截然不同的觀念會讓他們費解、疑惑、思考,經歷了這樣的思考,把上面的幾個問題討論清楚之后,舊文化的危害、民眾思想受舊文化的束縛和荼毒也就了然于心了,這時再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也就水到渠成了。
繽紛的導語,可以折射出歷史課堂不一樣的瑰麗光芒。情境渲染型的導語設計方法注重的是學生情感的挖掘,通過有感染力的導語使學生入情、入境,是以“導”激“情”;而知識啟迪型的導語設計方法則需要教師多多運用己有知識,是以“導”啟“思”。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靈活運用這些方法,體現這些要求,關鍵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鉆研。要讓自己擁有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和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所以身為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設計、巧妙構思,才能打造出一把與眾不同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 劉明.歷史課導語設計小議[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190-191.
[2] 谷明明.初中歷史課導語設計初探[J].考試周刊,2013(55):126.
[3] 焦麗銘.淺談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導語設計[J].少智報(文綜),201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