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萍
摘 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體育活動不僅僅是傳授、技術和技能的過程,更重要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币虼藢W校體育教學不應只是運動技能的傳授,還應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體育;心理健康;滲透;社會適應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391-02
當前,獨生子女在中小學生中占的比例相當大。由于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致使這些獨生子女在身心發(fā)展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而體育實踐課程是從事身體練習并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身體練習中的苦與樂成功與失敗,學生都有直接的體驗,這在發(fā)展學生心理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是有積極作用的。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呢?
一、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家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fā)揮他們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
體育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優(yōu)化可以發(fā)揮其動力,愉悅和調節(jié)的作用,使集體的情緒處于適度的亢奮狀態(tài)。在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顯然是最受學生還要的教學方式。例如,體育課上的“賽跑”讓人感覺單調,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們。為此,我把賽跑改為游戲“聰明的小羊”,再精心設計場地。創(chuàng)設了草原"的景象,呼拉圈作“狼堡”,墊子作小羊的家,還有小河,陷阱,老師當大灰狼,學生是草原中自由自在的小羊,并在游戲中啟發(fā)他們通過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大灰狼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羊。再加上老師的表情動作,會給兒童帶來一定的情緒色彩。雖然這是一個奔跑游戲,有一定強度,但在游戲中,通過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是興奮的、歡快的,忘記了疲勞,想到的是有趣,連一些平時不好動的學生都對我說:“我們再玩一次吧!”練習形式活了,氣氛也活了,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在收獲中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能力。
二、完善體育課堂的理論教學
體育教學中,往往偏重于實踐方面,應該說體育實踐教學固然重要,但理論教學方面也不能忽視。理論在人的觀念價值確立和指導實踐應用上是非常重要的。體育鍛煉原理和運動保健常識等方面的知識都是受到關注的。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在選擇具有代表性項目的體育教學中加強了體育基礎理論教育。把運動保健、體育休閑娛樂和體育文化欣賞等方面的知識,結合運動項目特點和實踐過程,規(guī)定內容在每節(jié)實踐課中進行。比如:運動小常識、體育鍛煉一法、體育時事、運動欣賞等。這樣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受到學生的歡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傳遞合理、豐富的評價信息
兒童的自我評價主要依賴于成人的評價。在體育活動中,教師通過豐富的評價語言向孩子傳遞贊許和反對的信息,而孩子則通過心理體驗來接受教師的意圖,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 如果孩子的動作做得很好,而教師只用“好”或“不錯”,這樣的評價過于粗淺。教師應預測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質,作出適當?shù)谋頁P,使表揚產(chǎn)生真正的激勵作用。例如,當孩子的動作完成得好時,教師可以說“你做得很漂亮”、“你的領悟力真強”、“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等。請孩子示范時,教師可以說“請看×××的表演”、“我們?yōu)槟愀械津湴痢钡?。事實上,教師可以用無數(shù)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情感。這樣既可以增強教師和孩子間的關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樹立。孩子產(chǎn)生害怕心理時,教師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害怕”更帶有激勵作用。用 “你有進步了”、“我相信你做會得更好些”比用“不要偷懶”、“你的進步很小”等更能使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在一些集體項目的競賽中,來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競爭是推動人類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機制,學校體育教育在體現(xiàn)人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方面最具有說服力。體育競賽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體育競賽是最直接,最不加掩飾的競賽方式,呼喚著人的本質力量。在體育競賽中,可以釀造一種緊張的競爭氛圍,激發(fā)學生對競爭的熱忱,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并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遵守規(guī)則,對學生個體的心理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進而對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如接力跑,球賽,體育游戲等活動中,讓同學之間互相誤解、鼓勵、配合與支持,切忌埋怨、責備,使學生逐步認識到良好的合作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感。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適應和交際能力
俗話說:“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睆男睦韺W上講,這是一種感覺適應現(xiàn)象,即,當某一方面事物過于長久或強烈刺激于他人時,會使人的感受性降低,甚至使條件反射能力消退。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激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并充分爭取機會,展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展現(xiàn)自己在體育運動中的創(chuàng)新成果。針對那些有恐懼心理的學生,課前給他們交待下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讓他們自編自導地準備徒手操、專門性準備活動和結束部分的整理運動。在每節(jié)課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可讓學生輪流領做。如,每節(jié)課前的整隊,我讓學生輪流喊口令,真正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自覺、更認真地上好每節(jié)課。讓學生不要過于自我約束;不要過分注重他人評價,學會熱愛自己的天性,接受自我的不足,大膽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勇于向困難挑戰(zhàn)。從而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增強心理適應能力,使其學習心理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
總而言之,體育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挖掘資源,要善于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體育的載體中去。像“著物物不知”的春風, “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使時代活水流入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在體育課中接受心靈的洗禮,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要求!
參考文獻:
[1] 俞國良.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教育科學研究, 2001,(07) .
[2] 吳鍵.學校體育促進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的教學策略.體育教學(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