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嶸
摘要:目的 觀察丹紅注射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擇本院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8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8例,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丹紅注射液40 mL靜脈滴注,1次/d,共14d。對照組40例采用西藥基礎(chǔ)常規(guī)治療,用藥前后對臨床癥狀改善,血氣指標,血液流變學指標,肺通氣功能及心功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指標進行對比觀察。結(jié)果 治療組患者較對照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血流變指標改善,肺功能FEV1、FEV1/FVC×100%、FEV1%,心功能NT-proBNP相關(guān)實驗室指標均有明顯改善(P<0.05)。結(jié)論 中西醫(yī)結(jié)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丹紅注射液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血液黏稠度,血液流變學,肺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明顯,臨床療效確切。
關(guān)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恢形麽t(yī)結(jié)合;丹紅注射液;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2-001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目前全球約有6億患者。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2005年全球有超過300萬人死于COPD,占全球死亡總數(shù)的5%[1],COPD特別是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因氣流受限造成肺泡性低氧,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持續(xù)低氧血癥可導(dǎo)致COPD患者發(fā)生嚴重的肺動脈高壓(PAH),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負荷加重,最終導(dǎo)致右心增大或心功能不全,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臟?。–CP)。丹紅注射液是植物丹參,紅花提取物。丹紅注射液能改善局部血管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血液流變學參數(shù),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肺組織血流量增加,改善肺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從而保護肺功能。本文主要研究丹紅注射液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CP)中的應(yīng)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診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88例,所選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規(guī)范及1997年全國第二次會議肺心病協(xié)作組關(guān)于肺心病修訂的診斷標準,心功能按NYHA分級。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48例,(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齡65.6±4.8歲);其中心功能Ⅱ級10例,Ⅲ級25例,Ⅳ級13例;對照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5.7±3.6歲),其中心功能Ⅱ級9例,Ⅲ級20例,Ⅳ級11例,2組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在對照組吸氧,抗炎,止咳平喘,抗感染及強心利尿等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丹紅注射液(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每支20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次/d,2組均以14 d為1療程。
1.3 觀察項目 包括除常規(guī)檢查外,對血流變學、血氣分析、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肺活量(FVC)FEV1/FVC及FEV占預(yù)計值(%)及NT-proBNP檢查。
1.4 療效判斷 (1)顯效:呼吸困難明顯改善,咳嗽、咳痰、氣喘、紫紺、水腫等癥狀得到明顯的緩解或消失,肺部啰音明顯減少或消失,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2)有效:呼吸困難減輕,肺部啰音減少,心功能改善1級,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含量基本正常;(3)無效:癥狀體征無緩解。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yīng)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2組治療結(jié)果比較 見表1。
2.2 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 見表2。
2.3 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 見表3。
2.4 治療前后血漿NT-proBNP變化 見表4。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由于反復(fù)肺部感染、嚴重肺泡缺氧、肺血管床面積減少、肺血管壁增厚、引起肺血管收縮反應(yīng)增強和肺血管重構(gòu),導(dǎo)致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引發(fā)肺心病急性加重從而出現(xiàn)右心衰竭,在急性加重期階段,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感染、缺血、缺氧、心功能下降、呼吸衰竭等多種癥狀,其主要機制為凝血功能異常,導(dǎo)致血液處于高黏度狀態(tài),這不僅可以加重上述癥狀的進展,反過來上述癥狀又可以導(dǎo)致凝血功能的進一步異常[2-3],而血液黏滯性及凝固性增高、肺動脈高壓及多種血管活性物質(zhì)NT-proBNP、ET-1、IL-8、TNF-á等表達是該病的病理生理變化,其中血液粘稠度增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特點之一[4]。
紅花為菊科植物,具有活血通絡(luò)、散瘀止痛之功效,丹紅注射液(saffloryellow)是紅花的主要有效成分[5]。因丹紅注射液具有降低血管阻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清除體內(nèi)自由基、防治再灌注損傷、降低細胞凋亡率、保護組織細胞、抑制免疫等多種藥理功效[6];同時還能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又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抑制血栓形成[7],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抗凝治療能取得理想效果[8]。羥基丹紅注射液A具有顯著的抗PAF誘導(dǎo)的血小板聚集作用;體外研究顯示丹紅注射液能明顯抑制PAF與受體的結(jié)合,并且這種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性[9]。受上述啟發(fā),筆者認為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合紅花黃色素注射液靜脈滴注能使肺血管擴張,降低血液黏稠度,活血化瘀,改變血液流變學,改善血液循環(huán),同時抑制炎癥活性物質(zhì)釋放減輕肺損傷。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臨床上應(yīng)該積極糾正血液高凝狀態(tài),降低肺動脈壓,改善循環(huán)、這些措施對改善患者高凝狀態(tài)及心肺功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西醫(yī)結(jié)合聯(lián)合紅花紅色素注射液靜脈點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Rabe KF,Hurd S,Anzueto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2007,176:532-555.
[2]王香梅,賈連旺.紅花注射液對老年肺心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7,16(2):138-139.
[3]王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中醫(yī)治療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8):1387.
[4]鄧曉琴,余琴,林紅,等.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液流變學觀察[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5,10(2):178.
[5]金鳴,高子淳,李金榮,等.大孔樹脂柱色譜法制備丹紅注射液和羥基丹紅注射液和羥基丹紅注射液A[J].中草藥,2004,5(1):25-28.
[6]閆鵬.低分子肝素鈣與紅花注射液預(yù)防溶栓后再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2(12):48-49.
[7]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377 379.
[8]李留,任成山,王澤惠.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狀態(tài)和抗凝治療[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7(4):280-282.
[9]趙金明,秦文艷,齊越,等.紅花黃色索抗凝血作用及對血小板聚集影響的研究[J].實驗動物科學,2009,26(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