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華
關鍵詞:籃球;多種線路;運球;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1-0016-02
一、課堂設計思路
10月中旬接到長三角特級教師研討活動上一節(jié)籃球研討課的任務,此次活動的主題是“趣味課堂”。當確定三年級行進間運球教學內容后,我一直思考三年級的行進間運球到底教給孩子什么?運球的按拍部位、球反彈高度還是球體側落點?行進間運球的核心是手對球的控制能力,但手對球的控制能力通過哪些載體來提升,是行進間運球的節(jié)奏還是路線的變化?第一次磨課的時候,將技能目標定位在不同節(jié)奏的行進間運球游戲中,完成運球時按壓節(jié)奏的基本動作,做到有障礙時,繼續(xù)保持運球不丟球。由于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行進間運球,手對球的控制能力不強,學生難以做出有節(jié)奏按壓的動作,難以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浙派小學名師培養(yǎng)對象培訓班研討磨課過程中,大家認為課的目標定位偏高。三年級作為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的過渡階段,提供孩子多種路線的運球,關注球的體側落點更符合學生的學情。當重新調整課的定位時,線路承載的方式如何體現(xiàn)?當時第一種思路是運用籃球場的邊線、端線,但重復練習后,缺少興趣點激發(fā);第二種思路是兩人一個直徑2米左右的圓,嘗試點到點的直線運球、圓的弧線運球以及多個圓組成的繞“8”字運球,呈現(xiàn)的組織方式操作比較簡單,但布置場地耗費精力過大,整個隊伍組織顯得呆板,缺少靈動。最后,采用各種顏色的標志盤,利用標志盤組成的各種路線,如三角形、Z字形、正方形等路線,進行各種行進間運球練習,既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點,又節(jié)省了大量布置場地的時間。
二、課堂出彩的地方
(一)巧用標志盤,活而不亂
1.自然分組,組織有序
上課伊始,教師通過語言引導,學生每人一球找到標志盤,開始原地運球練習,由于標志盤不同顏色將學生自然分成四人一組,既有效調動隊伍,又避免因練習中間距過小造成撞擊受傷。在學生分組練習中,采用標志盤上的數(shù)字輪換練習,保證組織的有序性。
2.收發(fā)器材,關注細節(jié)
在課的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標志盤的不同顏色順序收發(fā)器材,避免學生在收發(fā)器材環(huán)節(jié)因擁擠造成學生意外的傷害。
(二)活用游戲,教會打籃球
以往在籃球教學設計中,學習籃球基本動作脫離了籃球比賽本身,只是簡單重復的運球練習,學生學會動作后一旦進入比賽狀態(tài),往往不知道如何在比賽中體現(xiàn)自身的能力。本節(jié)課將球類教學放到情景中去教,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在對抗中學”“在比賽中學”,學生利用不同個數(shù)標志盤進行運球比賽,到“運投綜合”游戲的多變環(huán)境,學生興趣高漲。以“籃球傳接球”技能教學為核心,將這些技術運用于改良的游戲比賽中,更加符合和貼近籃球運動的特點。
(三)適用評價,改進運球動作
注重即時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即時性評價是體育學習評價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課中,有位學生錯誤的“運球在人的體前”時,我俯下身子告訴他:“你和老師一起開雙軌列車,一定會運得更加穩(wěn)?!碑斔龅健斑\球在體側”時,我就豎起大拇指表揚他說:你真是太棒了,老師為你感到驕傲!而另外一位學生在曲線運球時,有幾次都沒有做好,我就對他說:沒關系,再來一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這樣對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失敗,對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十分有效。
三、課堂需要改進的地方
1.關注差異不夠
通過本課,我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較多的差異性。首先,男女生在身體形態(tài)與體能上的差別;其次,班內籃球運球能力差異,造成學習進度不一樣。學習籃球運球技術動作,由于上肢力量不足,學生練習時往往出現(xiàn)球的高下不一,左右動搖穩(wěn)固性差,甚至有的女生拍不起球,呈現(xiàn)籃球脫手到處滾的現(xiàn)象,在以后上課要多考慮男女生愛好和差異,按照運球能力差異進行分層教學,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2.關注技能不夠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球落點在體側。教師課堂始終圍繞重點展開教學,教師也通過“開雙軌列車”的比喻引導學生運球落點在體側,適時語言強調球的落點。但在運用環(huán)節(jié),教師往往關注籃球游戲結果的本身,關注孩子參與籃球活動的情感體驗,而缺少手段、方法關注學生技能學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