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關于人的對象性活動,必然要求以人的現(xiàn)實存在為出發(fā)點,尊重人的差異性、個別性、主體性,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弘揚和培育人的主體性,加強個體自我教育,發(fā)展人的個性,培養(yǎng)人格力量,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發(fā)展,彰顯人的“屬人”特性。
【關鍵詞】以人為本;灌輸;自我教育
以人為本落實在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點,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保證。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為本”的精神落到實處,就要堅持做到“學生的思想走向哪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跟進哪里”的工作思路,以發(fā)展大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出發(fā)點和目的。
一、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幫助人們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培養(yǎng)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激發(fā)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升人的主體性,從而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發(fā)展。這與“以人為本”理念內在一致,因為“以人為本,就是要重視人的價值,肯定人的作用,承認人的力量和能動性,立足于以人為根本?!焙喲灾匀藶楸纠砟罹褪鞘冀K著眼于人的發(fā)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化進程中,其工具理性和實證性日益凸顯,實用功利思想頗受重視,人的整體價值漸趨冷落,導致“人的缺位”。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理應全面貫徹以人為本原則,涵括人的一切“屬人”特性。過去由于思想教育過于強調人的理性因素,偏重以“理”服人,忽視以“情”動人,致使思想工作績效不佳。事實上,人的欲望、情緒、情感、意志、激情、直覺、靈感、集體無意識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著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既要高度重視教育對象的理性世界,又要高度重視他們的非理性世界,堅持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并保持必要的張力。也就是說,要善于運用人的非理性因素去開展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工作,進而在堅持理性與非理性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拓寬以人為本的深度和廣度。
二、單純灌輸——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引導和鼓舞個人發(fā)展為原則,培養(yǎng)和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首先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樹立平等觀念。建立平等的人格關系,是以學生為本的根本要求,也是獲取學生信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前提。但在實踐中,教育者往往以主體自居,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不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互動,而變成了單純的灌輸過程。
當然,灌輸是必要的,但在當前的現(xiàn)實條件下,高校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對傳統(tǒng)灌輸?shù)慕邮艹潭认陆?,不再滿足于上傳下達、硬性灌輸?shù)姆绞?,而渴望兼收并蓄,根?jù)自己的需要選擇灌輸信息,按照自己的判斷決定接受內容。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實關心學生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wěn)人心的工作,這樣才能引導好、保護好、發(fā)揮好學生的積極性。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堅持教育過程中的以人為本,既要一以貫之強調其意識形態(tài)性和政治性,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線”地位;與此同時,要進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領域,深度開發(fā)其人文性特點與優(yōu)勢。不僅要科學地認識和把握教育對象的特點,重視教育對象的積極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教育實踐中的發(fā)揮,而且要弘揚和培育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堅持以人為本。
三、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主要途徑
在民主意識、平等意識、自主意識、價值意識不斷增強的現(xiàn)代社會,要做到以人為本,首先必須滿足人們自我尊重的需求,尊重人的思想差異,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創(chuàng)造。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必然要求進行正面灌輸,避免自發(fā)傾向影響;強調正面疏導,反對放任自流;與此同時,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原則的基礎之上,也更加注重教育對象的自我教育。
首先,要求教育者與教育對象在民主、平等、和諧、合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教學相長、共同提高。要求教育者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八枷牍ぷ鞅仨氈v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通過感受、體驗、感染,使人們在情感共鳴和潛移默化中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其次,既注重發(fā)揮教育者的教育主導作用,又注重發(fā)揮教育對象的自我教育能動作用。自我教育就是反省、反思、自我思想改造等自我修養(yǎng)途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理性思考水平;通過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等自我管理途徑,增強自身把握正確方向的能力。由于現(xiàn)代社會處于多樣化的開放狀態(tài),人們的選擇性空前擴大,社會的規(guī)范性教育相應增強,因而促進了人的主體性提升,但同時也對自教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求教育對象按照教育的目標和要求,主動提高自身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自覺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和行為。這種教育方法,是通過人們自身思想的矛盾運動進行的,促使自己的政治傾向和思想品德向良好的方向轉化和發(fā)展。
最后,在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有機地統(tǒng)一的基礎上強化自我教育。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注重外因,重視由外部進行灌輸?shù)纳鐣逃?,又重視自我內省修養(yǎng)以及自我改造的自我教育,即內因,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從內外兩個方面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不可忽視的是,人們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需要在教育者的影響下形成和發(fā)展??傊逃咛峁┳晕医逃钠瘘c和動力,決定自我教育的氛圍和導向。而自我教育則是衡量教育是否有效的一個標志,又是教育最終落實的歸宿。
總支,以人為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切實取得實效。在具體學生管理工作中,真正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建立平等互動的教育模式,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升人的主體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發(fā)展。
作者簡介:
李曉琴,(1980.4~ ),漢族,河南人,新疆工程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