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黎明
摘 要: 課堂提問是高中數學課堂的重要教學方式,教師通過提問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效的提問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傳授基礎知識。本文主要探究如何結合教學實踐設計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正確發(fā)揮提問的作用,實現(xiàn)問有所值。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有效提問 教學策略
引言
提問是數學課堂上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形式。善于提問的老師會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設計要求不同的問題,把關鍵點、疑難點問出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的探討中,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老師要增強自身的問題引導意識和能力。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有些老師設計的問題或是過于簡單,體現(xiàn)不出提問的價值,或是問題的難度超出學生的分析和解決能力范圍,使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老師把教學當做是發(fā)展學生主動性的過程,這是有效提問的核心。本文主要探究如何設計有效的、有價值的課堂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設計關鍵問題,把握教學方向
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方向盤,所以老師在設計數學課堂提問時,應該先確立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本節(jié)課堂的提問,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實現(xiàn)問有所值。
以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教學為例,本節(jié)課堂上的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會作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認識參數A、ω、φ如何影響函數圖像變化,使學生理清y=Asin(ωx+φ)的圖像和正弦曲線的關系,在學生了解y=Asin(ωx+φ)(A>0,ω>0)的意義之后,老師可以提問:“參數對函數y=Asin(ωx+φ)(A>0,ω>0)的圖像變化有什么影響。采用什么策略探究y=Asin(ωx+φ)(A>0,ω>0)的圖像和y=sinx圖像的關系?”通過提問學生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聚集在兩者之間的關系上,一步步分解問題,使學生認真觀察圖像,并進行思考和抽象歸納[1]。這種探究策略圍繞著本節(jié)數學課的教學方向和思路,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教師備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圍繞教學的目標把握教學重點,巧妙地設計問題,可以迅速引導學生進入教學主題,使學生深入思考重點內容和厘清思路。
二、設計問題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對教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上進心。巧妙提出恰當的問題,是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情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認真梳理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內容,并挖掘一連串的問題,形成有條有理的問題串,引導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串的時候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以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試著把自己的書桌畫出來,展示學生所畫的圖形,并提問其他同學:“哪個圖形更具有立體感?哪個同學的畫法比較簡單快捷?”趁學生在熱烈的討論時引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比較,加深學生對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不同特點的了解。針對平行投影按投影方向是否正對著投影面,可分為斜投影和正投影這一內容,可以提出:“圓臺上底面的圓心在底面上的正投影是什么?”“圓錐頂點在地面上的正投影是什么?”等問題,加深學對正投影這個概念的理解,同時,又為視圖概念的講解做好鋪墊。
在數學課堂上,巧妙地設計問題串,創(chuàng)設連貫的問題情境,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構建對應的數學知識框架,引導學生思考重點內容和厘清思路。
三、設計開放性強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課堂上的提問分為封閉型問題和開放型問題,封閉型的問題只需學生判斷“對”或“不對”,“是”或“不是”,如果整整一節(jié)課都在提問封閉型的問題,就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也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大打折扣,使師生之間的對話質量下降。相反,開放型的問題的答案永遠不止一個,也就是說,開放型問題沒有標準的固定答案,重視容多納異,鼓勵學生展開聯(lián)想,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所以,數學課堂上的提問需要有一定的開放度[2]。
比如,在上到向量數量積概念這一節(jié)內容時,在提問學生時把“向量的數量積是向量嗎?”轉變?yōu)樘釂枴澳闶侨绾卫斫庀蛄繑盗糠e的?”;又比如,在強調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時或快下課前總結剛學過的內容時,將“你會這類題目了嗎”轉變成“你今天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分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開放性的提問不是隨隨便便地提問,而是要求老師針對教學目標設計問題,鼓勵學生展開活躍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四、設計高水平問題,激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次思維
參考認知水平標準,提問分為高水平和低水平兩個層次,高水平提問:主要為了考查學生的應用性、綜合性、分析性和評價性的提問,鼓勵學生展開逆向思維、進行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低水平提問:主要為了考查學生的記憶性、理解能力的提問。課堂上常見的提問都是低水平的提問,所以,老師在數學課堂上應該多設置一些高水平的提問,不斷鍛煉學生的高水平思維能力[3]。比如在上到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這一節(jié)內容時,要提問學生“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條件是什么?它的表示方法有什么特點?”等問題。
結語
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既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更需要老師設計有價值的問題。這就要求老師要在備課時認真設計提問的問題,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積極活躍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波波.高中數學課題學習開展現(xiàn)狀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09).
[2]劉輝.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調查及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04).
[3]沃明明.淺談科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課堂教學小記[J].新課程(教研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