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青 黃秀茶 周建麗
(浙江省溫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護理部,浙江 溫州325000)
高警訊藥物是指具有能造成患者傷害的高風險藥物[1]。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根據(jù)醫(yī)囑用藥,用藥錯誤是目前世界范圍內的公共健康問題,并且是最嚴重的醫(yī)療錯誤之一[2],用藥錯誤主要發(fā)生在藥物管理和配送方面。因此,作為藥物治療的直接執(zhí)行者和觀察者,護士在整個藥物治療過程中有著重大責任。為了將護理意外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避免護理風險和護理缺陷的發(fā)生,來提高護理人員對高警訊藥物的識別和認知?,F(xiàn)將具體措施和實施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12月納入本院自愿參加培訓的護士485名,其中,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67人、護師171人、護士236人;本科119人、大專342人、中專24人;年齡51~19歲,平均25.7歲。培訓時間1年,培訓內容(詳見后面),對參與隊員培訓前后進行理論、操作考核,除其中7人因故離職,中途退出外,其余478名培訓人員均完成培訓與考核。對2012年培1~12月(培訓后)與2011年(培訓前)同期護理藥物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對比。
1.2 方法 制作高警訊藥物手冊,存放科室并發(fā)給每位護士。
1.2.1 制作高警訊藥物目錄,并附藥物說明書 根據(jù)美國醫(yī)療機構評監(jiān)聯(lián)合會(JCAHO)[3]和美國藥物安全使用協(xié)會(ISMP)、以及2007年9月北加州公布[4]的高警訊藥物,結合我院常用藥及高風險藥物情況,確定我院高警訊藥物,包括:胰島索、靜脈注射的抗凝藥物(肝素)、神經(jīng)阻滯劑、肌肉松弛劑、靜脈注射的細胞毒性藥物、安眠藥和麻醉劑、濃度超過0.9%的氯化鈉溶液、硫酸鎂、腎上腺素類、縮宮素、氯化鉀及磷酸鉀濃縮液、鈣劑、多巴胺類、地高辛、化療藥物、所有超出常規(guī)劑量或常規(guī)用藥途徑的藥物等。各科根據(jù)??铺攸c取舍。
1.2.2 高警訊藥物管理規(guī)定 成立專門的高警訊藥物管理小組,確保臨床用藥安全。院電高警訊藥物管理由分管院長負責,各病區(qū)高警訊藥物管理由護士長負責,實行逐級負責制。高警訊藥物統(tǒng)一貼上紅底黃字的“高危藥物”標簽,單獨存放,藥物放取執(zhí)行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原則。由質控護士負責各病區(qū)高警訊藥物的日常管理(數(shù)量、質量、有效期、標準存放等),嚴格班班交接,用后及時補充。護士長每周質控,護理部季度質控并制訂藥物安全管理檢查標準。發(fā)生不良事件逐級上報,并在24h內填寫意外事件報告單上交護理部。
1.2.3 高警訊藥物使用操作流程 (1)醫(yī)囑執(zhí)行、配藥、使用必須進行雙人查對,雙簽名;(2)熟悉各類高警訊藥物的外觀、劑型、規(guī)格及藥物劑量計算與稀釋方法,教會護士采用標準化的藥量計量方法(如x ml=y(tǒng) mg)。對含量大、用量小的兒童用藥采用稀釋法[5];(3)配藥時根據(jù)藥量及性質選擇合適的注射器,保證藥物劑量準確;(4)使用時,由雙人在床旁嚴格執(zhí)行給藥5R原則(藥名、人名、劑量、給藥時間、給藥途徑)進行核對,根據(jù)醫(yī)囑正確調整滴速,口服給藥應及時評估病人是否按時準確服用;(5)微泵注射時必須使用注射巡視卡,劑量設置或調整后,必須由第二個人核對并雙簽名,15~30min巡視一次;(6)根據(jù)用藥途徑不同,在輸液袋、注射器的指定位置粘貼警示標記;(7)使用化療藥物必須建立中心靜脈通路,嚴防藥物外滲:(8)護士應在給藥前、給藥中、給藥后注重對藥物的健康宣教,給予正確的用藥指導,使患者了解所用藥物的一般作用、副作用和應注意的事項;(9)責任護士、護士長應隨時下病房檢查病人的用藥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護士應積極按藥物不良反應處理程序進行處置。
1.2.4 羅列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及處理流程 如10%氯化鉀針劑使用注意事項;地高辛服藥前后監(jiān)測心率;胰島素的規(guī)范使用與保管方法;靜脈輸注藥物外滲的處理流程;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及處理;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急救流程等。
1.3 根據(jù)手冊的內容,組織相關知識專項培訓 護理部邀請醫(yī)生、藥劑師組織院內高警訊藥物相關知識培訓,片區(qū)科護士長、科室護士長組織科內理論學習;操作流程培訓、示范,實行院科兩級培訓,護理部成立院級護理操作小組,各臨床科室指定操作負責人,進行逐層培訓、考核。培訓期12個月。采取學習和考試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全院護士對高警訊藥物的了解,從而提高醫(yī)護人員對用藥安全的認識。
1.4 考試形式 在高警訊藥物手冊發(fā)放、學習前,由護理部出題,以選擇題形式對臨床護士進行相關理論知識考試,學習培訓完成后,再次進行相關理論知識考試;操作流程考核,由護理部制訂考核標準,片區(qū)科護士長組織實施操作考核。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學習前后常規(guī)用藥、高警訊藥物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表2 學習前后護士的理論與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n=478,±s)
表2 學習前后護士的理論與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n=478,±s)
時間 理論考核成績(分) 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分)學習前79.17±6.19 83.71±6.59學習后 93.02±5.86 93.86±5.25 t 36.24 16.97 P<0.01 <0.01
高警訊藥物在臨床使用中具有高風險,如果使用不當,會導致患者嚴重傷害,甚至死亡。護士是高警訊藥物的具體執(zhí)行者、操作者,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其鑒別和化解風險的能力,是預防和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的關鍵[6]。高警訊藥物手冊歸類了我院高警訊藥物的各項管理規(guī)定、相關藥理知識、操作流程、處理規(guī)范等,不僅可以作為護理人員的藥物相關專題培訓資料,也便于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查閱、學習,提高主動學習意識,彌補各臨床科室基礎、??谱o理相關知識資料容易查找,而藥物相關知識資料分散且未匯總歸類成冊的狀況。在實施高警訊藥物手冊內容專題培訓前,不少護士對高警訊藥物的概念很陌生,平時工作中不夠警惕。實行高警訊藥物手冊內容專題培訓之后,護士對相關藥物的理論知識了解增多,并規(guī)范執(zhí)行高警訊藥物操作流程,風險意識明顯提高,并在護理過程中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使各種潛在的風險得到控制。從表1可見,不僅高警訊藥物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減低,而且常規(guī)用藥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也明顯減低(P<0.01)。從表2可見,培訓后護理人員綜合理論成績與操作技能成績均高于培訓前(P<0.01)。因此,制訂高警訊藥物手冊,并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學習和培訓,對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有著重要的作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jiān)測管理辦法[J].中國藥事,2004,18(4):203-205.
[2]Rosa MB,Perini E,Anacleto TA,et al.Errors in hospital prescriptions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J].Rev Saude Publica,2009,43(3):490-498.
[3]Jonint Commission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Drganizations(JCAHO).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J].International Joumal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01,13(4):339-340.
[4]Graham S,CIopp MP,Kostek NE,et al.Implementation of high-alert medication program[J].Perm J,2008,12(2):15-22.
[5]潘曉燕,陳曉紅.對新護士進行高警訊藥物知識專題培訓的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0,7(1):28-29.
[6]張梅,翟風平.風險管理在臨床危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2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