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飛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及教材的推廣使用,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注入鮮活的生命力,使語文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及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出發(fā),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綜合滲透性進行了理性思考及分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綜合滲透性 實施策略
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人文環(huán)境。然而,現行的語文教育活動卻存在一些弊?。哼^于強調學科本位,過于追求語文學科嚴整的知識體系或訓練系統(tǒng),把自己孤立起來,缺乏多元化;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承,忽視語文實踐,特別是聯系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自己封閉起來,缺乏生活化;過于強調統(tǒng)一、集中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和內容變得凝固僵化,而沒有彈性,缺乏信息化。因此,如何樹立語文教育觀,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開發(fā)語文教育具有的潛能,確立“綜合滲透觀”,已成為深化語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綜合滲透性的思考
(一)教學活動具有綜合的功能,任何教學活動對人總會產生綜合影響。學生作為有生命的整體,在參與任何教學活動時不可能只是以自己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投入,而總是一種整體式的投入。因此,我們對教學活動的效應追求應該是綜合的。
(二)學習是一項復合的、綜合的、多樣化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知識和技能,更全面、和諧、健康地發(fā)展。
(三)知識具有豐富性。知識可以分為學問性知識與體驗性知識、內容性知識與方法性知識。學生的學習要從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的內容性知識的學習轉向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性學習,真正發(fā)揮知識教育的現實性功能:政治性、文化性、社會性、倫理性。
(四)現代科學知識發(fā)展的基本趨勢體現為知識的學際性和脫領域性。我們必須構筑學習的共同體,體現“共同教養(yǎng)論”的思想。使學生形成一貫性、綜合性的知識和能力。
二、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綜合滲透性的策略
(一)教學內容的重組與拓展。如何對現行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形成“新活寬”的教學內容,使語文教材形成綜合性,并對人的發(fā)展具有綜合作用呢?
1.調整教材內容,加強知識的整體聯系。
語言文字由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等組成,這些方面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教材編排時若能加強它們的整體聯系,就能促進學生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縱橫交織、聯系緊密的立體式的知識網,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2.結合生活實際,拓展知識的廣闊空間。
改變教科書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把教材內容向社會、生活延伸,開發(fā)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使教科書多樣而富有時代氣息,由“單一”走向“綜合”。
(二)教學環(huán)境的“信息化”與“生活化”。真正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和教育主體交互作用的過程。隨著網絡社會、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的“生存能力”,并為此設計、組織相應的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的應答性的學習環(huán)境。
1.教學環(huán)境的“信息化”。
教學環(huán)境的信息化,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應付”變?yōu)椤爸鲃恿晳T”。首先,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其次,教師要努力利用、開發(fā)好這些信息資源,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找到有用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留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想象、思考、創(chuàng)造。
2.教學環(huán)境的“生活化”。
教學環(huán)境的生活化即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要回歸生活、貼近生活,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讓學生習得富于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陶冶學生的人格。
教學環(huán)境的信息化與生活化營造了源于具體情境而又超越具體的情境,使信息、社會、課堂交織在一起,讓教學接受豐富多樣的媒體與人力的支援,增進師生溝通,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活動場所。
(三)教學方法的“活動化”與“實踐化”。一篇篇文質兼美、聲情并茂的文章,本是一棟棟雄偉的樓宇,一座座精美的亭閣,必須整體地感知它,必須聯系具體的語境把握它,即使進行局部分析也必須聯系整體,以大觀小,以小窺大。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把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卻都變?yōu)榧儗W科的知識點割裂開,在教學中被分析得支離破碎,留在學生頭腦中的,只是雞零狗碎的意義或符號,學生缺乏整體的感知和體驗。由此可見,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才能發(fā)揮重要的功能。
1.教學方法的“活動化”。
教學方法的“活動化”是指教學通過活動的形式展開,教學方法滲透在活動中,它使得教學方法豐富多樣,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尋求真善美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
2.教學方法的“實踐化”。
是指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使“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溝通,改變傳統(tǒng)的重單項零星知識的操練,輕綜合實際運用的局面。在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實踐的能力,貫穿語文學習與實踐全過程,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提高。
總之,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綜合滲透性,應向多樣化、具體化、生活化的方向發(fā)展,重構學校知識體系;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