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婕
摘要 《機械制圖與CAD》是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本文分析了《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現狀分析,《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詳細探討。
關鍵詞 《機械制圖與CAD》 教學現狀 教學改革
1 引言《機械制圖與CAD》是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整個教學計劃中,是機械類學生對后繼課程繼續(xù)學習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稒C械制圖與CAD》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徒手繪圖、電腦繪圖、儀器繪圖能力,在二維平面上表達三維空間形體的能力,閱讀和繪制工程圖樣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多向思維能力等。目前高校《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傳統(tǒng)教學方式桎梏了課程的有效教學。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變教材中心為項目中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現狀分析2.1教材設置缺乏針對性經過初步的調查研究,我們會發(fā)現,一方面,目前學校所使用的《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材大多為普通本科教材,教材內容的編寫重視理論體系的建構而缺乏針對性的項目課程的開發(fā)。大多數學生認為,教材內容的設置與實際工作任務關系不大,有一種“所學非所用”的感覺,現用教材對課程目標著重于從宏觀角度定位,課程結構的設置過于學科化。教師在授課時“照本宣科”,容易形成對學生具體工作任務能力培養(yǎng)不足,課程陷入學問化,使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學生普遍反映教材難度較大。由于課時壓縮和實習機會不足,一些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課程往往以簡單的方式代替。例如,《機械制圖》部分中學生對零件圖的測繪往往以學生的描圖、抄圖過程代替。再加上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材中過渡性內容的缺乏使學生的學習倍感壓力。2.2 教學觀念陳舊由于傳統(tǒng)的“重知識,輕技能”“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探究”的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雖然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但仍堅持以知識為本位,認為先讓學生積累理論知識,再通過實習環(huán)節(jié)就能實現職業(yè)能力。伴隨此種教學觀念的是“知識灌輸”“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理論知識并不能直接形成職業(yè)能力,而需要通過理論的學習形成對實踐能力的理解,發(fā)展實踐遷移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造性,最終形成職業(yè)能力。2.3教學模式單一傳統(tǒng)的《機械制圖與CAD》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師完全掌控課堂教學,以教材為主,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和探究性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講課程內容較為效率的傳授給學生,能夠保證教學進度,但其缺陷也是明顯的,學生的積極性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fā),學生和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得不到保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應有的培養(yǎng)。
3 《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3.1重構課程目標,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教學改革要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改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目標是課程內容、教材選擇、教學方式等實施的依據和評價標準,要擺脫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的范式,基于行動能力重構課程目標。如培養(yǎng)學生儀器繪圖、徒手繪圖、計算機繪圖的能力;掌握在二維平面上表達三維空間形體的方法與技能;培養(yǎng)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的基本能力;掌握完成《機械制圖與CAD》中的一個項目要具備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等。3.2重構課程結構,以項目教學為中心“理論知識”的學習長期以來被視為《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首要任務,學生主要精力用于儲備職業(yè)能力相關知識,在實踐應用中常常會出現“所用為被學”的尷尬。所以要向真正獲得職業(yè)能力,僅通過理論知識的儲備是不夠的,需要重構課程結構,使課程教學以項目為載體,學生在通過自主探究實踐對項目完成的過程中建構所需理論知識,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如在《機械制圖》課程部分中“零件圖”章節(jié)的內容,將零件圖測繪分為箱體類、盤蓋類、軸套類三個子項目的測繪,將課程所需的零件結構表達、技術要求等理論知識融入項目中,學生在項目的解決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3.3重構課程內容,促進學生自主協(xié)作學習傳統(tǒng)《機械制圖與CAD》課程內容的“學科化”色彩很濃,不能滿足學生實踐能力的需要。項目課程教學更加強調課程內容的邏輯性、完整性、遷移性和操作性,采用工作小組的學習方式,有小組成員協(xié)作討論制定項目完成的計劃和時間,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所要獲得的內容。這不僅有益于學生特長的發(fā)揮,而且有助于每個學生的責任感和協(xié)作精神的形成,體驗到個人與集體共同成長的快樂。同時在項目教學中,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參與整個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成為活動中的主人。這樣學生既了解總體,又清楚每一具體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
4 結語總之,《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是適應學生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變傳統(tǒng)的教材中心為項目中心,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變理論中心為能力中心,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汲取,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丁小民.《機械制圖與CAD》教學方法初探[J].職??萍?,2011,(9):127-128.
[2]須文雅.關于《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改分析[J].職教天地,2013,(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