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紅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貧困生數(shù)量的增多,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已經成為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資助管理工作的成效關系到貧困學生的成長成才,關系到學校的和諧與穩(wěn)定,更關系到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應創(chuàng)新資助管理工作思路,從構建“一二三四”工作模式著手切實把資助措施落到實處,確保高校資助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關鍵詞: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6-0157-03
近幾年來,我國貧困大學生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高校貧困生的總數(shù)已超過400萬人,貧困生平均比例高達25%。當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成為國家、社會和高校共同關注的熱點,如何保障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如何加強貧困生資助管理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央16號文件中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以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政策體系,同時,近年來,國家又進一步加大了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力度,從政策上、制度上都進一步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受教育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困難學生的關心,和對他們受教育問題的重視[1]。但是,當前高校資助管理工作整體來看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比如,貧困生認定工作不規(guī)范、存在片面性和不合理性;對貧困學生的服務水平有待提升;資助管理育人效果不明顯、資助日常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本文提出構建“一二三四”資助管理工作模式,即夯實一個基礎,認真開展貧困生認定;加強兩個建設,努力提升服務水平;搭建三個平臺,彰顯資助育人效果;確保四個到位,為資助管理打下堅實基礎,試圖著手分析高校資助管理工作的具體做法,以期待能夠解決資助管理工作的困難和問題。
一、夯實一個基礎,認真開展貧困生認定
對于貧困生認定工作,高校要堅持“一動態(tài)、二分類、三公示、四監(jiān)督”的長效管理機制。一是動態(tài)管理。完善高?!都彝ソ洕щy學生認定管理辦法》,學校要結合學生提交的三級貧困證明及相關申請材料,按照班級民主評議、院系審核、學校審批、公示的程序對其進行認真審核。同時,進一步規(guī)范認定程序和時間。對于因家庭突發(fā)變故或遭遇自然災害的特殊情況,根據(jù)學生本人申請學校可即時對其進行認定,從而不斷完善和補充貧困生數(shù)據(jù)庫,達到認定工作的動態(tài)化管理。二是等級分類。結合高校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貧困認定等級。目前高校的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等級分為特別困難、困難和一般困難三個類別。三是張榜公示。貧困生認定工作開始前,要求各院(系)成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領導小組和班級民主評議小組,認定工作結束后,將相關認定結果在學院范圍內進行公示。四是監(jiān)督管理。輔導員要經常深入班級,了解掌握學生的實際困難,定期對全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格復查,并隨機抽選一定比例學生,通過信件、電話、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核實。
二、加強兩個建設,努力提升服務水平
1.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學生資助工作管理機構是做好各項資助工作的基礎保障,目前,高校均已建立起了以學生資助中心為紐帶,以相關部門、機構為輔助,以基層院系資助工作辦公室為基礎的學生資助工作體系,優(yōu)化了學生資助運行機制,學生資助工作的基礎更加堅實[2]。同時,部分高校還成立了資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擔任,成員包括學生處處長、財務處處長、學院主抓學生工作的黨總支書記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全校各項資助工作;資助工作專職人員隊伍主要負責相關政策的宣傳落實等,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素質和技能。
2.加強制度建設。學校資助管理中心要認真遵照國家、省資助中心相關文件精神,結合高校辦學實際,研究制定涵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獎助學金管理、入學“綠色通道”等一系列落實資助政策的配套制度。比如,學校要依據(jù)上級部門的文件建立相應的“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管理辦法”、“國家獎學金管理實施辦法”、“國家勵志獎學金評選辦法”、“國家助學金評選辦法”、“國家助學貸款實施管理辦法”、“勤工助學實施辦法”等,進一步明確資助條件,規(guī)范工作程序和實施辦法,理順資助工作的管理體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制度,確保各項資助工作規(guī)范有序開展。
三、搭建三個平臺,彰顯資助育人效果
1.搭建誠信教育平臺。資助工作,核心在于育人。高校要以資助工作為平臺,努力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打造誠信品牌,注重引導學生克難奮進、自強自立。一是通過講座、交流、“感恩·誠信·勵志”征文等“誠信校園行”活動鼓勵貧困學生自立、自強,常懷感恩之心,改變他們對貧困的認識。資助工作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證,但資助是暫時的,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經濟困難問題,這就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積極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自立意識,提高獨立生活能力,樹立面對困難的自信和吃苦耐勞精神,破除“一切靠父母供養(yǎng)”、“等、靠、要”的習慣思維模式,讓自立自強成為當代大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行動。二是通過開展“誠信自強之星”和“十佳貧困大學生”評選活動,樹立典型,發(fā)揮示范效應,不斷培養(yǎng)貧困學子的自立自強精神。
2.完善助學渠道平臺。為了解決貧困生的生活費用等問題,學校要設立多層次勤工助學崗位,并出臺具體實施辦法。學校規(guī)定校內非營利性部門如教研室、實驗室、圖書館、學生活動場所等從事的勤工助學崗位,由用工部門提出申請,經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批準設崗后由學校支付學生勤工助學勞務費。學校要提倡學生進行科技型、智能型服務,做到既在經濟上幫助學生,在能力上鍛煉學生,又在精神上培育學生,實現(xiàn)資助與育人的雙重功能。同時,要不斷拓寬助學渠道,吸引社會資助,讓社會團體、個人捐贈介入到學校的資助工作中來,認真做好特殊困難補助工作。在廣泛吸納社會無償資助的同時,要大力倡導社會的有償助學,有針對性地將高校貧困大學生中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推薦給各類企業(yè),鼓勵企業(yè)為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和就業(yè)的機會。endprint
3.打造貧困生就業(yè)平臺。高校要將資助與就業(yè)工作相結合,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及指導活動,派經驗豐富的老師一對一輔導。采取專場招聘方式請用人單位“走進來”,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向用人單位推薦優(yōu)秀貧困大學生,搭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yè)網上求職信息發(fā)布,廣泛發(fā)動校內教職員工重點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yè),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確立“先就業(yè)、后擇業(yè)”的基層就業(yè)理念,拓展畢業(yè)實習崗位并鼓勵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利用假期開展與自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相匹配的職場體驗活動。高校要組織召開貧困學生就業(yè)座談會,發(fā)放求職補貼,鼓勵大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踐行人生理想。
四、確保四個到位,為日常資助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1.政策宣傳到位。一是在新生入校前,學校要將資助政策隨錄取通知書寄給學生,同時由輔導員通過查閱新生入學檔案等方式,了解和掌握新生有關情況,及時向家庭困難學生提供政策咨詢和幫助。二是及時公布、開通學生資助熱線電話,安排專人值班,做好學生及家長來電咨詢的耐心解答,向他們宣傳資助政策和具體措施,并詳細做好記錄,及時消除學生及家長的后顧之憂。三是入校開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綠色通道”,安排品學兼優(yōu)的高年級學生對貧困新生進行一對一的入學接待,引導他們辦理入學手續(xù),使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四是在日常的資助管理中,通過網絡、廣播、資助工作QQ群、學生資助工作專題會、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等渠道,有效傳達國家關于學生資助工作的有關精神和相關知識。比如,高??梢猿浞掷谜\信校園行資助政策相關知識大賽活動平臺,對全校師生進行全面的普及教育。
2.流程規(guī)范到位。對于各項資助工作的評審,學校要嚴格制定相關制度,并規(guī)范其相關流程,使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從界定、上報到審批、發(fā)放的全過程都在“陽光”下進行。一是個人申請。首先由符合條件的學生(提出申請的學生必須來源于貧困生數(shù)據(jù)庫)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請,并填寫相關資助申請審批表格。二是民主評議。組織召開班會,宣讀評選條件和受助學生名單、等級,進行民主評議,要求民主投票和舉手表決情況達到班級人數(shù)的半數(shù)以上才能通過評審,同時要求班會和表決情況在《班級工作手冊》上記錄詳細。三是層層把關。學生材料上報學院后,由學院資助工作小組對上報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通過打電話、與學生談話等方法對貧困學生家庭情況進行摸底分析,對經濟收入情況逐一核實后將名單上報學校;主管部門將對所上報的學生在校期間思想品德、行為表現(xiàn)、學習等情況進行耐心細致了解后匯總到評審組,最后確定受助學生名單。四是張榜公示。評選學生確定后,為了使該項工作切實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在學校網頁、各學院范圍內對受助學生名單、資助等級等進行張榜公示,并公示學校紀委、相關部門舉報電話及信箱,主動接受廣大師生及社會的監(jiān)督。
3.監(jiān)督管理到位。為加強經濟困難學生各項資助資金的管理,保證資助資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充分發(fā)揮資助資金的助學效能,在學校資助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資助管理中心對受資助學生的經濟消費情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督。一是要求輔導員經常深入班級、宿舍和餐廳等場所,通過個別觀察、民主評議、專項調查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掌握受助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狀況,對發(fā)現(xiàn)有不合理開支行為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并報請上級管理部門處理。二是院系資助工作組每學期對受助學生進行一次資格復查,對有弄虛作假套取資助資金和其他違規(guī)行為的學生,經核實確認后,提出處理意見,并報請上級管理部門批準。三是學校紀委、資助管理中心和財務處三個部門結合,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對國家資助資金評審、發(fā)放工作的檢查,并按學校政務公開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公開。有效的監(jiān)管措施可以使高校的各項資助工作實現(xiàn)了“零投訴”,有力地保證國家資助政策的落實,真正地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
4.考核機制到位。為進一步完善高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高校可以將其列入年度學生工作考核指標體系,考核的重點主要包括資助政策宣傳和落實情況、各項資助工作評審開展情況、資金管理、發(fā)放和監(jiān)督情況、日常工作開展情況等幾個方面。并對資助考核結果予以通報,對工作不力的基層院系提出整改意見,對工作開展較好、考核優(yōu)秀的給予表彰獎勵。
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3]。資助管理工作中要繼續(xù)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加強學校資助機構的專業(yè)化建設,強化理論研究,在研究中形成高校資助工作的特色。同時,要創(chuàng)新工作新思路,探求更專業(yè)的工作方法,促使高校資助工作良性運轉。
參考文獻:
[1] 梁作甲.幫困與育人相結合,健全高校資助工作體系[J].學理論,2010,(26).
[2] 華鑫鵬.高校發(fā)展型資助模式芻議[J].科技信息,2013,(4).
[3] 田中良.做好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安徽理工大學為例[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4).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