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摘 要:生物學習自我認同感既會作用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又會影響到學習結果。目前高中生的自我認同感存在或輕或重缺失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生物學習。對生物學習過程中自我認同感培養(yǎng)的研究是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必然面對而且迫切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關鍵詞:高中生物;自我認同感;生物教學
自我認同感是一個人自我認知程度的標志。只有建立了比較充分的自我認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生物學習自我認同感既影響學習過程的結果,又會作用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目前學生在高中生物學科學習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學習動力不足、信心缺失,課下不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對待教師的課堂提問或期中期末考試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情況,都是缺乏自我認同感的表現(xiàn)。對生物學習自我認同感的培養(yǎng)應該成為高中學生生物教學中教師關注的問題。
一、培養(yǎng)原則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生物自我認同感應該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具有獨立思維方式的人,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學生不該是一個被動的信息接受者,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學科,并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樂趣,體驗成功,進而享受學習的過程。
2.差異性原則
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其自身個性的特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是個別學生存在特殊的要求和需要,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分類推進,依據(jù)每個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施加不同的培養(yǎng)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在生物學習中都有所收獲。
3.反饋性原則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自我認同感,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提出有針對性的準確的反饋和評價,來幫助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中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的判斷和評價。教師及時有效的反饋和評價,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完善學習方式從而提升自我認同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yǎng)方法
高中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培養(yǎng)和提升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高中生物自我認同感的培養(yǎng)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進行。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習興趣
高中生思維方式并不成熟,個人情感波動比較大,若我們從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出發(fā)來設計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生物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和交流,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自己的教學進行整合,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在教學設計中可以規(guī)劃出一些高中生感興趣的章節(jié),可以以專題、問題或者特定的學習任務為核心內(nèi)容,向外擴展,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全員參與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生物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進而重視生物學科,學生從內(nèi)心里接受了生物學,才會主動學習,也能逐步培養(yǎng)和提升自我認同感。
2.多維度制訂學習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成功
班杜拉指出,學習者自身的成功體驗是影響自我認同感的主要來源。新課標提出,生物學科教學不但要包含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還要包含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學習目標設置不合理,會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生物課程時難以產(chǎn)生成功的體驗,甚至難以判斷自己是否取得了成功,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自信心也不斷下降,導致學習能力下降。生物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目標,關注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儲備水平、教材模塊內(nèi)容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設置面向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們可以為基礎較差的學生設置最低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為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設置較高一級的目標,當學生順利地完成自己的生物學習目標并體驗到成功的時候,將會給學生帶來自信,相信自己具備學好生物的能力,這樣不但可以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還可以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挑戰(zhàn),從而有效地提升所有學生的自我認同感。
3.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的機會,提升自我能力
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學生成功體驗活動也比較多,因此,在高中階段生物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學科自身的特點,讓學生動起來。比如,高中生物課本各模塊都涉及各種各樣的生物實驗,需要學生動腦動手去體會和感知,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材料,動手操作實驗,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生物學科的樂趣,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動口和動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自我認同感。
4.利用榜樣引領,助力信心提升
多年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總是無形之中和身邊的同學進行比較,看到與自己水平相當?shù)耐瑢W成功地完成任務的時候,他們也會產(chǎn)生同樣的愿望。因此,教師要考慮學生層次的差異,然后為他們選擇相應水平的成功的榜樣,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自己奮斗的目標,利用榜樣的力量為自己助力,自信心也會得到提升,提升自我認同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一定要說明榜樣的情況,讓學生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磨煉自己,提高能力,取得進步。注意不能給學生提供過高或者過低的榜樣,這樣會適得其反,降低學生學習生物的自我認同感。
5.指導學生積極正確歸因,全面認識自我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不但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又會遭遇失敗的痛苦。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到學習生物的自我認同感。生物學習自我認同感高的學生,傾向于把成功歸因于自身的穩(wěn)定因素,如對生物感興趣、個人學習能力等;同時也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可以改變的因素,如對生物學習的努力程度不夠等。這種歸因方式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認同感,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同時,可以讓自己形成較為健全的人格。反之,消極歸因的學生常常把成功歸因于機會好,比較幸運,把失敗歸因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從而降低了自我認同感。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體情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在成功和失敗中不斷磨煉和成長,不斷反思和重建。在此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自身的努力,還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為之繼續(xù)努力;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將失敗歸因于自己努力不足或者策略不當?shù)炔环€(wěn)定因素,還要引導學生將失敗給自己帶來的挫折感和失落感降到最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