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敏
摘 要: 在班級教育管理中,如果能有針對性地應用團體心理輔導理念和技術,不僅有利于建設和諧的班集體,促進學生個體與班級團體共同成長,還將對促進和加強班級德育工作起到積極作用。初二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將團體心理輔導運用在初二年級班級管理中,對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營造民主團結和諧的班級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班級管理 團體心理輔導 身心發(fā)展 心理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目前初中班級管理中,由于受傳統(tǒng)管理觀念的影響,部分管理者把學生看做被管理者,認為自己有絕對的管理權威,導致學生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參與性不夠,而中考“指揮棒”仍在發(fā)揮作用,管理者認為書本知識的學習重于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學習的愉快程度隨年級上升反而下降,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過重的學習壓力和老師統(tǒng)一的管理模式,使學生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和個性。
初二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其社會閱歷和思維方式將發(fā)生劇烈變化,尤其在學習競爭的巨大壓力下,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信息和自我意識覺醒,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教育專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初二現(xiàn)象。
團體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質(zhì)量直接影響班風建設甚至全體學生個性的形成。按照團體心理輔導教育方案,組織全班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fā)展性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團體心理輔導成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手段之一。
(二)研究依據(jù)
1.理論依據(jù)
團體的整體環(huán)境特別是團體心理氣氛對個體行為有深刻的影響。一個團體的形成與否,關鍵取決于個體之間的互動與一致。個體間的一致通常受下列因素的制約:共同的社會文化背景、態(tài)度的相似性及需要的互補。團體一旦形成良好的組織結構和融洽的心理氣氛,不僅對提高團體效能、促進人的社會行為有益,而且有助于個體情緒的調(diào)整和人際關系的改善。
2.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理念
團體心理輔導指在團體心理環(huán)境下為成員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即以團體為對象,由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輔導員運用適當?shù)妮o導策略或方法,通過團體成員的互動,促使個體探索自我、接納自我、改善和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增強適應能力,預防或解決問題,并激發(fā)個體潛能的助人過程。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團體心理輔導以班級為單位,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fā)展性輔導。利用學校開展心理輔導時常用的輔導形式,將其運用在初二年級現(xiàn)代化管理中。通過研究、探索班級環(huán)境改善模式,尤其要探索使用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改善班級環(huán)境將會取得怎樣的效果,以及探索怎么使用團體心理輔導才能更好地改變班級環(huán)境。“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已經(jīng)成了教育管理者的共識,通過在初中班級管理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營造民主、和諧、自由的班級氛圍。
三、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
團體心理輔導方法主要有團體討論、角色扮演、行為訓練、心理劇、敏感性訓練、認知—行為改變法等。學校主要采用的輔導方法有:
(一)團體討論法
團體討論法是應用得最為普遍的輔導方法之一,指某個團體就共同關心的比較有意義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從而使問題更清楚,達成共識。參加團體討論法的人數(shù)一般以10至15人為宜,討論時盡量保證面對面交談,討論時間一般為1小時左右。團體討論的目的在于討論過程中使成員充分參與、溝通,因此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心聲,教師無須對答案的正確與否做出判斷。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讓團體成員依據(jù)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模仿故事中的人物,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達到理解他人、增進相互了解的目的。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盡情地宣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并深入感受別人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學會站在客觀角度審視問題所在,并學會如何客觀地處理。其活動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設計形象;模仿與表演;內(nèi)化為自我形象。在使用此法時,教師要注意減少說教內(nèi)容,提供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自發(fā)性,盡量減輕學生的戒備心理。
(三)行為訓練法
行為訓練法是指安排一定的訓練任務,要求組員按時完成,達到培養(yǎng)良好行為、克服不良行為的目的。行為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習得的,因此,要改變其不良行為,只有通過環(huán)境加以改變。這一方法在使用中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必要時可提供示范。這種方法具有預設性,活動目標明確、內(nèi)容清晰,學生容易掌握,也樂于積極參與。
四、研究過程
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六個月,將初二年級(2)班、(1)班分為團輔試點班與對照班。其中初二年級(2)班為團輔試點班,初二年級(1)班為對照班。
按照團體輔導的一般發(fā)展階段,任何一個團體都會經(jīng)歷啟動、過渡、成熟和結束的發(fā)展過程,在整個團體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是連續(xù)的、相互影響的。如果把整個初中階段看做團體過程,每個學期為一個階段,每個階段可以包括許多活動單元。每個活動單元都有具體的活動主題,不同階段根據(jù)成員的年齡、心理特點確立不同的輔導目標。
(一)團體的開始階段
團體指導者(教師)采用游戲方式在短暫時間內(nèi)讓團體訓練過程更流暢和完整,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活躍團體氣氛,增強團體凝聚力,以保證主體活動順利開展和效果達成。
備選活動:大風吹、烏鴉和烏龜、進化論、貪吃的狐貍、人際大富翁、動物狂歡節(jié)。
(二)團體的實施階段
針對設計的“我愛我家”、“誠信在我們身邊”、“心有千千結”、“汪洋中的一只舟”、“齊心協(xié)力”、“我們一起來”六個單元的主題活動。
10月主題“我愛我家”
活動設計:畫出我心中的家、我是一棵樹、時光隧道
11月主題“誠信在我們身邊”
活動設計:實話實說、猜猜她是誰、未來宣言
12月主題“心有千千結”
活動設計:我的自畫像、你說說我、送你一朵贊美花
3月主題“汪洋中的一只舟”
活動設計:人體器官交朋友、知彼知己、小雞快快跑
4月主題“齊心協(xié)力”
活動設計:人際大富翁、共建我們的家、拯救陽光城
5月主題“我們一起來”
活動設計:職場大比拼、生涯地圖、春天花花同學會
(三)團體的結束階段
有經(jīng)驗的團體指導者都會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種形式把握結束時機,給團體心理輔導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過于倉促或過于拖拉地結束都會影響團體心理輔導的最終效果。
團體結束階段的備選活動:尋找我的小天使、寫給未來的信、螺旋握握手、快樂處方、夏令營日記、總結會、聯(lián)誼會、反省會、大團圓。
五、研究結果
(一)使用測量問卷
“我的班級”問卷測量的是中小學各班學生感覺到的該班集體社會心理環(huán)境或班級氣氛。問卷包括5個維度,共38個題目,五個維度分別是:(1)師生關系維度;(2)同學關系維度;(3)秩序和紀律維度;(4)競爭維度;(5)學習負擔維度。
本課題針對涉及的前三個維度進行分析,經(jīng)獨立樣本的T檢驗,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秩序紀律三個維度在前測中無顯著差異(p>0.05),即團輔試點班與對照班前測在師生關系、秩序紀律、競爭三個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后測的結果是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秩序紀律這三個維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即團輔試點班與對照班在師生關系、秩序紀律、競爭三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對團輔試點班實施團體心理輔導之前,團輔試點班與對照班在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秩序紀律三個維度上不存在差異,狀況基本相同;而在實施團體心理輔導之后,這三個維度存在顯著差異。即實施團體心理輔導對班級管理有明顯作用。
(二)團體心理輔導效果分析
根據(jù)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附中德育處每月對班級進行的班級量化考核,觀察實施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己藘?nèi)容有紀律、勞動、衛(wèi)生、集體活動四個方面,根據(jù)我校德育處對班級的考核量化,團輔試點班和普通班的月量化考核平均分見下表。
對團輔試點班與對照班月量化考核平均分進行顯著性分析,這個分析屬于配對樣本T檢驗的SPSS操作。P=0.003〈0.01,具有顯著差異,說明團體心理輔導對班級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幫助作用。
七、結語
團體心理輔導對團輔試點班產(chǎn)生了明顯的積極影響,師生關系明顯得到改善,同學關系和秩序紀律出現(xiàn)了顯著性變化。從總體上看團體心理輔導對實驗班的班級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積極作用,改善了班級環(huán)境狀況。團輔試點班在日常紀律、勞動、衛(wèi)生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表現(xiàn),集體活動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更團結了,班級凝聚力增強了。
參考文獻:
[1]焦春玲,楊海青,孫玉潔.現(xiàn)代班級管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J].教學與管理,2005.(3):19-21.
[2]王小平,張平俊.“初二現(xiàn)象”成因透視及其教育策略[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18(8):68-70.
[3]周軍.對“初二現(xiàn)象”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3.(1):27.
基金項目:新疆烏魯木齊市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團體心理輔導在現(xiàn)代班級管理中的運用”資助項目(SJKYX2012XL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