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儀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包含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隨著職業(yè)英語在大學英語中的不斷滲透,翻譯的重要性也愈發(fā)突出。本文意在探索如何將傳統(tǒng)的理論型翻譯教學轉化為適應當代大學英語改革的現(xiàn)代的實用型翻譯教學。
【關鍵詞】大學英語改革;翻譯教學;探索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mào)易的不斷繁盛,各用人單位對擁有英語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但就其反饋意見來看,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日趨明顯。就學習對象而言,英語翻譯教學可以分為專業(yè)英語翻譯教學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目前,就各種文獻來看,英語翻譯教學的研究多集中于專業(yè)英語翻譯教學,本文意在初步探索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方案。
1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處于邊緣化地位
大學英語教學的翻譯課程在大學英語教學總課時中所占比例寥寥無幾,有些院校直接將翻譯課程設置為公共選修課,甚至還有些院校直接不設置任何翻譯理論和實踐課程。這就使得翻譯課程從教學課時、教學計劃、教學效果根本無法得到保證。加之,在各類考試中翻譯題目的比重也只占到了5%左右,明顯把翻譯的地位降低了,也在某種程度上使得教師對翻譯教學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很多時候翻譯教學都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其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1.2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落后
課堂翻譯教學仍舊是以教師為中心,單向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后只關注學生譯文的準確性,師生間缺少必要的互動與交流,學生之間也缺少必要的合作與溝通,從而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枯燥、沉悶,從而無法保證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并且,由于班級學生數(shù)量較多,授課時間有限,也無法實現(xiàn)針對學生譯文進行一對一的分析與指導,從而使得學生對于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沒有清楚的了解,翻譯能力自然無明顯提高。
1.3 大學英語教材中翻譯板塊的內(nèi)容和測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選用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沒有單獨的翻譯理論和基本翻譯方法技巧的章節(jié),有的只是課后的幾個就課文內(nèi)容設置的翻譯句子。而這些練習設置的目的只是鞏固和或強調(diào)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型等知識,而不是為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而訓練。
2 影響大學生翻譯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2.1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造成了翻譯中的歧義
翻譯的過程就是將兩門語言相互轉換的過程,我們不僅僅將這個過程看作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可將其視為一種跨文化現(xiàn)象。就漢語和英語而言,這兩種語言就包含了在文化傳統(tǒng)、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正是由于在這些方面存在的差異往往使得人們對于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英語翻譯的歧義。
2.2 語言基本功不夠扎實,影響了翻譯的準確性
眾所周知,翻譯的標準是“信”、“達”、“雅”,最基本的還是“信”、即忠于原文作者的真實意圖,也就是語言的準確性。因此,就要求大學生同時牢固的掌握好中英兩門語言。就現(xiàn)在的學生實際水平來看,還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首先是近年來,大學教育忽視漢語言教學,致使學生往往提筆忘字,更不要說用一個“雅”的句子來進行翻譯。其次,很多學生的英語詞匯量過低,經(jīng)常是背了忘,又不重視復習,或者是只記住某一含義,而不能在實際語篇中進行靈活運用。
2.3 大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常出現(xiàn)的錯誤
第一,翻譯過程中,用詞不多或用詞不當,特別是介詞、冠詞、形容詞和副詞的錯誤。如:She look(looks) like (a) beautiful flower. To (In) my opinion, it is possible (impossible) for he (him)to master two foreign languages.第二,動詞時態(tài)和語態(tài)的錯誤使用。如:He takes(took)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y (are) considered as the future of their motherland. 第三、句子結構不清,邏輯混亂。如:She very like sing. (She likes singing very much.) Todays weather is sunshine. (It is sunshine today.) 第四、字字翻譯,毫不考慮語句的真實表達意圖。如:翻譯句子“你的眼睛長哪兒去了?”,學生往往會直接翻譯為“Where are your eyes?”,眼睛的生長位置的固定的,這里的中文句子意思是指,某人做事太過粗心,因此應該翻譯為“How can you be so careless”。
(1)以理論指導實踐為基礎,倡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要提高大學生的翻譯能力,基本的翻譯理論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僅僅將理論和技巧作為課堂教學重點,就又回到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中,課堂氣氛往往枯燥無味,老師講的累,學生聽的厭,甚至呼聲一片,完全變成了教師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角戲。要解決此狀況,將小組合作引入翻譯教學是完全可取的。首先,各小組領取一段語篇在課堂上進行限時翻譯,而后進行討論,修改,完稿后進行全班展示,并結合課本內(nèi)容,自行總結翻譯理論與技巧,教師進行點評與例句補充。這樣,既增強了師生、生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得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既掌握了理論,又得到了實踐,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2)充分利用已經(jīng)選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作為實踐內(nèi)容。有些時候,教師往往苦于沒有合適的語篇作為學生翻譯的實踐內(nèi)容。既怕過時,又怕詞匯量過多,難度過大。實際上,已選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大部分每個單元除精讀以外,都有一到兩篇的課外閱讀文章,而這兩篇文章正是學生翻譯實踐的良好素材。首先,有了精讀文章的基礎,學生對于這一主題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排除了中西文化差異的障礙;其次,有了精讀詞匯量的積累,學生在翻譯過程中,詞匯部分較為駕輕就熟;第三,學生自行翻譯了文章后,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文化和詞匯的擴展,使得學生逐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技巧。
(3)改革大學英語課程考核中翻譯能力的評價模式。評價模式的好壞對于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考核中翻譯能力的評價模式往往是從精讀文章中抽出幾句重要的句子,做漢譯英,或者從習題冊中直接抽出一個段落做英譯漢。這種考核模式考察的只是學生的背誦能力,而非翻譯能力。因此,試卷中語句、語篇的選擇就變得尤為重要,既不能脫離課本,又不能簡單的照搬原題。
3 結語
兩種語言之間的相互轉換絕不是一個簡單而輕松的過程,需要譯者除了掌握堅實的語言基礎,廣泛而深入的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基本的翻譯理論與技巧以外,還需要長期反復的訓練與積累。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之路也不會是一帆風順,但師生必須認識到一個現(xiàn)實,學好英語是通往未來廣闊職業(yè)選擇道路的一盞明燈,而翻譯能力決定了這盞明燈的亮度和持久性。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李德鳳,胡牧.學習者為中心的翻譯課程設置[J].外國語,2006(2).
[2]羅選民.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中國翻譯,2002(4).
[3]裴劍波.論教學翻譯對翻譯教學的十種不良影響[J].高教論壇,2003(1).
[4]李忠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M].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9).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