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蘭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教學理念所呈現出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等的不斷變化,促使廣大語文教師必須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努力去實踐新課程理念,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導學案;存在問題;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教學理念所呈現出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等的不斷變化,促使廣大語文教師必須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下面,我就導學案如何有效導學提出一些看法。
一、何為導學案
導學案主要是指導學生在做中學,借助導學案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導學案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有對學習內容的方法指導,有對學習內容的引領,有對學習內容的實踐、點撥及檢測,更有對所學內容的總結與提升、鞏固與拓展。
二、導學案在導學中所出現的問題
(一)導學案編寫中存在的問題
1.以教案定導學案
教師在處理導學案和教案的關系上,改變不了傳承多年的觀念——教案中心論。他們往往是在編寫教案的基礎上,再根據教案來預設導學案。
2.導學案問題化
語文導學案存在的重要問題就是導學案問題化,導學案主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學,也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將文本的思考引向深處,但如果像其他數理化科目一樣,單純是題目的羅列,就成了課堂練習題或學生預習題,實質是變相增加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也不能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3.導學案簡單化
為了不讓導學案問題化,而引起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導學案簡單化,有些導學案簡化問題,也不能真正起到導學的作用。
4.導學案中思維訓練浮泛化
導學案問題化引起的另一個問題是思維訓練浮泛化,它直接影響了導學案教學倡導的“思維訓練為主攻”思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現,從而將導學案又退化為學案,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課前預習導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能自主學習的學生在做導學案時能積極思考,認真解答,導學案起到了有效導學的作用,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無論是知識性的問題還是提升能力、訓練思維的綜合性問題均敷衍了事,出現所答內容比問題還少或答非所問的現象。
(三)課堂探究導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課前導學中不能很好地自學直接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探究意識不強,在課堂上所提的很多問題不具典型性,甚至是為提問題而提問題,自主學習的學生頻頻舉手,不能深入自學的學生又成了觀眾。
三、如何利用導學案有效導學
(一)精編導學案
1.由易到難
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教師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學生也要有個適應過程。開始的時候,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簡單一些,讓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獨立解決或者經小組討論后能夠解決。那種學生討論后還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不要出現在導學案上。
2.簡明扼要
導學案是給學生用的,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拐杖”,也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習題。因此,導學案的語言,一定要簡明扼要,問題設計要適中。
3.以學生為本
導學案的設計應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在設計時不要還是站在以傳授知識為本的角度,僅考慮自己的教學任務是否完得成。學生學得會,掌握得住,才是教學任務的真正完成。
(二)做好導學案的檢查落實
學習活動能否順利開展,與學生所處的學習小組是否堅強有力有很大的關系,而這首先要抓好大小組長的培養(yǎng).盡快讓他們能勝任主持組內學習的重任。大組長監(jiān)管各個小組長,小組長則對本組組員進行課前導學案的檢查落實,督促其自主學習,培養(yǎng)組員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提高學生自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課堂中的有效性
1.有效落實教師的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變講為導,努力將“導”定位于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上。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在自學、質疑、議論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開竅,引導學生思考。積極引導學生有組織地開展合作交流活動,爭取能在小組內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解決,并形成共同的學習成果和共性的問題。對學生學習中的共性的問題或疑難問題,要善于在解決的方法上給予引導,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要善于通過對學生學習小結活動的引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完善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要加強對特殊學生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在學習態(tài)度、方法及知識技能等方面達到應有的要求。
2.教師的點撥要精
學生在自學檢測、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講解內容要精,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應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教師設計的問題開展,要克服滿堂灌、滿堂問。
3.學生的活動要有序
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更多的時間交給了學生,往往課堂會出現學生爭搶交流、展示的機會,這是好事,但必須防止課堂松散,爭論無休,甚至糾纏不清的無序課堂,其演變的過程作為組織者的老師必須“強行干預”,使課堂按有序高效螺旋上升的的方向發(fā)展。
在導學案的運用中,如能真正注意以上問題,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思想,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作者單位 甘肅省山丹縣南關學校)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