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靜
摘 要: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人文科學,作為基礎中的基礎學科,初中語文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急需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自覺摒棄以分數(shù)、應試為目標的教育模式,積極開創(chuàng)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格局。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創(chuàng)新方式 教學相長
新一輪的語文基礎教育課程要求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確立嶄新的教育觀念。這對老師是一次機遇、一個挑戰(zhàn)、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一、教師要突破陳舊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語文教學。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重視對知識的傳授,向學生傳授一些所謂的學習技巧,分類歸納,進而總結,使得學生的學習只會生搬硬套,死記硬背,抑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成了學習的機器,沒有生氣,沒有活力,更不要說創(chuàng)造性學習。教師的教學方式基本就是“填鴨式”、“滿堂灌”,教學的內容就是以文本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指揮棒下被動地學習。要轉變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用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導語文教學。新課標中的“學生觀”就是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就是要教師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潛能。它要求廣大教師以配角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要給予學生更多機會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只有教師先轉變觀念,用新課標理念進行教學,才能給學生一片自主學習的新天地,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一個主要特色就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是舞臺上的演員,學生就是觀眾。學生的學習過程完全是隨著老師的指揮機械地做一些重復的“演奏”。新課標提出學生的“發(fā)展觀”強調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應該實現(xiàn)的目標。這就要求語文課堂教學既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和學科技能,又在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體驗甘甜苦辣,自覺掌握求知方法,且能在品嘗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情感與文本中的情感融為一體,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根據(jù)初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要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體驗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必須拆除學校與社會、課程與生活之間融會貫通的藩籬,讓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從課堂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二、重視營造學習語文的環(huán)境,提供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
建立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能力”。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重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語文教學就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溝通與學生的聯(lián)系,以情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助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于己身”。
三、讓學生自由選擇語段學習,打破課文從前到后的講授法。
以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一直沿襲課文從前到后的順序性講授,這種傳統(tǒng)的講授法的弊病是把學生局限在自己事先畫好的一個圈子內,無形中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能力受到束縛。這恰好與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學法背道而行。在有些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課文的先后順序,真正使他們拓展思維。如《孔乙己》一文開頭便對咸亨酒店大寫特寫,那個社會那個酒店對學生來說是空中樓閣,朦朦朧朧。倘若硬讓學生先從乏味的、自己不理解的開頭學,那么只能變成“強扭的瓜”。讓學生從自己喜歡的語段開始,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的是斷腿后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節(jié),即整個文章的高潮部分。學生能把全文最精彩的語段找出來,我認為學生會很認真地自己探究,也就很輕松地將其他各情節(jié)貫穿起來。
四、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把新課標中定量性的規(guī)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fā)生了巨大轉變,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天地。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做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教學課文前,可以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讀課文后根據(jù)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yè)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參與目標的制定和作業(yè)的布置,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五、師生共同提問,共同解答。
新課標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這是一個課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學過程中的新舉措。它使學生能自由、積極、靈活、多渠道地鍛煉能力,從而掌握知識。換而言之,教師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傳授知識。
六、讓學生自主學習。
新學期伊始,不急于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了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善于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周要背誦并默寫“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并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目標、方向,發(fā)揮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新課程的角度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zhí)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fā)揮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和解決者。
總之,教育任重而道遠,新課標剛剛啟動,青年教師首先應適應課改,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開發(fā)學生封存的天資,放飛學生被囚禁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為實現(xiàn)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