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裕
摘 要: 無論哪個學校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學困生,作者根據(jù)多年教學實踐,認為從加強師德修養(yǎng),熱愛轉化學困生;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育人觀;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增強校園吸引力等方面著手,可以做好農村學校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關鍵詞: 農村中學 學困生轉化 工作方法
學困生是指在一定教學集體中發(fā)展相對滯后的學生,通常又被稱為難教的學生。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每個學生和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無疑學困生問題是每個教師都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究竟如何才能做好農村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呢?根據(jù)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師德修養(yǎng),熱愛轉化學困生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才能用“發(fā)乎于心”的真情實感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首先,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對于一個班級來說,一個學困生不能成才僅僅是幾十分之一的損失,微不足道,但對于一個家庭和學生自己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損失。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淡泊名利。要有陶行知先生那種“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
二、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育人觀
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必須更新觀念,樹立民主教育觀、大教育觀和全面質量觀。
首先,傳統(tǒng)教育強調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發(fā)動者,視學生為學習的被動接受者。經過長期的積淀,學生形成了一種依賴教師的學習心理,學生學習主動性被嚴重壓制。如果老師依然講究“師道尊嚴”,采取居高臨下、傳教式的姿態(tài)做轉化工作,效果必然不會好?,F(xiàn)代教育強調平等,每個學生都有受教育、獲得發(fā)展的權力。讓每個學困生都得到發(fā)展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因此,教師必須走下神龕,樹立民主教育觀念,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開展工作,變“教”為“導”,變“教”為“幫”,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當今許多家長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但他們中很多人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法陳舊。家庭教育存在許多弊端,對學困生轉化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因此,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教師還必須樹立大教育觀,通過多種途徑向家長灌輸新的教育思想,更新他們的教育觀念。
最后,現(xiàn)代企業(yè)推崇零次品率,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也是在生產產品,只不過這種產品不是沒有生命的物品,而是有生命的人才。生產物品都追求零次品率,難道人才生產就可以奢侈地生產出一大堆次品嗎?所以,我們有必要樹立“全面質量觀”,樹立“零次品”意識。
三、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增強校園吸引力
學困生類型很多,有反應遲鈍型、散漫型和無興趣型等。但無論是哪種類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有學習異化的傾向,認為學習是一件很難、很苦的事,是一個不堪負荷的負擔。因此,他們逃避學習,逃避課堂,甚至逃避學校,一部分學生還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此,要轉化學困生,就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把學校建設成學生的樂園,把學困生吸引進校園、吸引進課堂。
(一)花大力氣革新教法,讓課堂充滿樂趣。
學生在學?;顒拥闹饕獔鏊钦n堂,只要每堂課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欲,充滿樂趣,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輕松、愉快,并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轉化學困生就成功了一大半。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力爭把那些枯燥的、抽象的理論變成生動的、具體的事物,展示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被動接受知識為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讓每個學生在每堂課都有事可做,都是課堂的主人。
(二)切實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把校園變成樂園。
有些學校開展課外活動具有功利性,把課外活動搞成變相的課堂,認為搞課外活動就是培養(yǎng)特長生。于是給任務、下指標,結果讓師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其實,開展課外活動就是為了調節(jié)學生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在校園有更多樂趣。豐富多彩的活動必然會給更多學生,尤其學困生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機會,使其從中獲得成就感,并尋找到自己成才的突破口。
三、解決發(fā)展問題,把握轉化的關鍵
把學困生吸引到校園和課堂,雖然說成功了一半,但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發(fā)展問題,必會前功盡棄。要鞏固學困生轉化已經取得的成果,并爭取最終成功,還必須解決他們的發(fā)展問題,即滿足他們的成才需求。
(一)培養(yǎng)和保護學困生的自信心。
“哀莫大于心死”,自信心嚴重不足是學困生共同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保護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要想方設法地激勵他們、肯定他們。課堂上,學困生回答問題往往會出錯,惹得其他學生哄笑,使其尷尬不已,此時,教師切忌指出其錯誤,應回避對其回答正誤的判斷,而要充分肯定其敢于回答問題的勇氣。因為他們本身就擔心回答錯誤,一般不愿回答問題,敢于回答問題本身已說明他們經過一翻艱苦的思想斗爭之后,好不容易才戰(zhàn)勝了自己一次,鼓勇而答,老師雖然是善意地指出其錯誤,但仍然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同時,學生主動回答問題,說明他不僅在聽講,而且在積極思考,這種行為本身就值得肯定。
(二)分層要求,分類指導,逐步解決學習困難。
學困生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習上有困難,這是轉化學困生的癥結問題。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困難,就要根據(jù)他們的不同類型實行分類指導、分層要求。對由于學習習慣不良造成學習困難的,要通過多種途徑糾正其不良學習習慣;對由于懶惰造成學習困難的,要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變懶惰為勤奮;對由于反應遲鈍造成學習困難的,要降低要求,讓他們充分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信心得以增強,在基礎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引導他們以勤補拙,解決學習困難;對由于心理障礙造成學習困難的,要視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先矯治其心理障礙,然后逐步解決學習困難??傊瑢W困生由于形成原因很多,其表現(xiàn)較為復雜,一個班的學困生絕不會都是同一類型,要使轉化工作卓有成效,必須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轉化措施。
參考文獻:
[1]段雪芹.走出新課改的誤區(qū)[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12).
[2]鄧興光.班主任要重視學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