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入語是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一環(huán),根據(jù)其形式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傳統(tǒng)式導入語和多媒體式導入語兩大類。優(yōu)秀的導入語在教學過程中能起到集中學生注意力,明確教學目的,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和銜接新舊知識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導入語的設置應遵循有針對性、啟發(fā)性、新穎性、簡明性與連貫性的原則。
關鍵詞:導入語 中學語文 教學運用
在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眾多因素中,課堂導入語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課堂教學的“開場白”,是教師在教授新課前所精心準備的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一段簡單明了而又生動形象的語言。優(yōu)秀的課堂導入語可以銜接新知識與舊知識,發(fā)揮溫故知新的作用,更好地引導學生向預定的思維方向前進。陶行知曾說:“大凡生而好學為上,熏染而學次之,最下者雖督促不學。生而好學與督促不學的人究屬少數(shù),大多數(shù)得到相當熏染、督促就肯學了”[1]。恰當?shù)膶胝Z,能夠在教師教授新課前鋪墊課堂氣氛,用良好的知識氛圍感染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導入語的形式
導入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tǒng)式導入語,以單一的語言表達為其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另一類則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以新式多媒體技術與語言交相搭配結(jié)合的導入語。
(一)傳統(tǒng)式導入語
課堂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語言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重要工具。傳統(tǒng)的導入語充分發(fā)揮了語言的作用,運用語言的魅力來達到啟人心智的效果。這也是傳統(tǒng)導入語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與教學改革中不可或缺,仍保持充沛活力的原因。“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生動、含蓄、充滿啟發(fā)情趣和魔力的語音,往往能啟迪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用腦袋去思考問題,用眼去觀察問題,用口去表述自己的看法,動手去進行操作練習,從而獲得知識和發(fā)展智力”[2]。傳統(tǒng)的單一語言式導入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可以靈活運用,不受限于教學場所的設施條件,因此在當前中國廣大的教育基礎設施配置不均衡的背景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多媒體式導入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型科技手段被運用到教學中來,如人們熟知的電腦、投影儀等,伴隨著這一系列的科技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教學進入到了一個由視頻、音頻、圖片等組成的多媒體教學的時代。將導入語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jié)合,將導入語中的語言形式同多媒體的直觀表現(xiàn)形式相搭配,可以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可以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得到延伸,把學生難以感覺到和不可能感覺到的事物、現(xiàn)象、事件等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給他們,拓展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時空廣度。同時,聲像呈現(xiàn)還可以改變知識的抽象、概括化層次,適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促進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多重編碼,便于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接受、保持?!盵3]在新時代下,多媒體式的導入語形式,因其突出的直觀特點再加上科技發(fā)展的良好前景,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將越來越廣泛,重要性也將越發(fā)突出。
二、導入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語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導入,課堂教學與課后教學反思四個步驟,課堂導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在承前啟后的重要位置上。
(一)先聲奪人,吸引學生注意力
夸美紐斯曾經(jīng)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學習的人才能保證他的心里不跑野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上課伊始,須用藝術的導入把學生的心收起來?!盵4]課堂教學成功與否,關鍵是看它吸引了多少學生的注意力和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語作為課堂教學實施的開始,就顯得尤為重要。
上課伊始,教師的最大威脅來自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因為在上課伊始,學生剛活動完畢回到教室,其思緒還沒有馬上回到課堂上。因此,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發(fā)揮導入語先聲奪人的作用,迅速將思想開小差、注意力分散的學生的眼球吸引到課堂中,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鎖定在與教學相關的刺激上。只有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精彩講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清晰誘導,明確教學目的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個設計優(yōu)秀的導入語可以為教師的正式教學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使學生能夠在一個好的基礎上一步步地接受教師的引導,有助于教師授課內(nèi)容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最終達到高屋建瓴的效果,從而順利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
(三)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融洽氛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所以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的導入語,來達到教授新課前的一種情感鋪墊,通過塑造與新課有關聯(lián)的課堂氛圍,來幫助學生銜接理解所學課文,“使學生產(chǎn)生對教材‘入其境、感其情、明其理的享受以及親歷感和愉悅感”[5],讓學生不僅僅從教師的語言上去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同時也在這種營造出的情境中去身臨其境,去感受,從而達到一種無形的立體化教學的效果。
(四)引發(fā)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
課前導入也是幫助學生達到有效學習的一種實用的教學方法。有效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的一個單向的教授過程。有效學習既需要老師的認真教學,也需要學生的有效接收和學習來予以配合。讓學生有效接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苯處熆梢酝ㄟ^巧妙地設置導入語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將“要他學”變成“他要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才能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新穎別致、富有創(chuàng)意的導入語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善于思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定向思維。教師巧妙運用導入語有重點、有目的、有新意地導入新課,會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探索知識的主動性也隨之增強,從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endprint
(五)銜接有序,溫故而知新
中學階段,無論是初中階段還是高中階段,學習壓力都呈現(xiàn)一個不斷上升的趨勢,知識的抽象性、概括性越來越強,學習量越來越大,學習任務也越發(fā)繁重。因為新知識的不斷積累,加上有些學生適應性較差、學習方法不當,使得學生容易對之前所學知識疏于整理。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說明,輸入的信息在經(jīng)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后,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jīng)過及時的復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jīng)過了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所以只要導入語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巧妙,就可以借助導入語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使學生迅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將正在學與曾學過的知識銜接起來,使學習過的知識被記憶得更加系統(tǒng)、全面。
三、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設置有效的導入語
語文課堂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能認識到導入語的重要性,會采用不同形式的導入語設計,以下就如何科學有效地設置導入語談談一愚之得。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導入語設置應遵循的原則
教學有法又無定法,導入語設計也是有章可循但又靈活多變的,總的來說有效的導入語設計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針對性
中學的授課就像戰(zhàn)爭中的“攻城掠地”,是用知識占領學生的精神荒漠,要想打勝仗,就要像戰(zhàn)爭中一樣,實施精確打擊,逐個擊破。而我們設置的導入語則要與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點、學生的心理特點保持一致性。同時,導入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針對性,這樣才能為有效地導入提供前提條件。
2.啟發(fā)性
《論語》中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之說,意思就是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通透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導入語所要做的就是使其“憤”,使其“悱”,從而更有利于教師的“啟”與“發(fā)”。因此,導入語的設置要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其啟發(fā)性,使啟發(fā)性更有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精神的完善,從而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優(yōu)秀人才。成功的教學目標是由教學主體與學習主體間的協(xié)作而共同達成的?!皩W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xiàn)的,他們能夠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是自己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3]。因此教師在設置導入語時應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多設置一些寓教于樂的,與學生密切相關,學生愿聞其詳也若有所悟的導入語。
3.新穎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耳目一新的別致刺激,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感知態(tài)度,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設置課前導入語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其注意力以激發(fā)其求知欲。導入語的新穎和獨具創(chuàng)造力,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一個前提。因此枯燥乏味、形式單一的導入語便無法達到吸引學生注意的目的。所以,在設置課前導入語時要注重內(nèi)容與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要善用生動形象靈活多變的形式,這樣設計出的導入語才更有吸引力。導入語在教師的豐富經(jīng)驗中反復錘煉,就能以最具新穎、最富創(chuàng)造力的方式出現(xiàn),也必將達到雙贏的效果。
4.簡明性
簡明性總結(jié)起來說就是導入語的設計要言簡意賅。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導入語的設置是為教學內(nèi)容服務,因此要注意錘煉語言,盡量清晰簡明,具體生動,力求點石成金,避免拖泥帶水。過于冗長的導入語會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降低課堂的效率,進而影響了整體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多樣化的導入語設計方法
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導入語設計方法有很多,導入語的設計也應該伴隨著教師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而呈現(xiàn)出多樣性并蘊涵豐富的藝術性。筆者在這里結(jié)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導入語設計的基本原則,總結(jié)出一些導入語的設計方法。
1.巧述故事
中學生感知事物常常是跟著興趣走,而興趣則是中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將故事與導入語設計相結(jié)合,教師針對授課內(nèi)容選取一則引人入勝的簡短故事來作為導入語,在課堂的一開始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來講述,學生的興趣定會一下子被全部集中起來,使課堂產(chǎn)生一種輕松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將故事貫穿到導入語設計中,只要使用得當,選取的故事貼切、典型,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力順利的導入了新課,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布疑設懸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耙伞笔翘角笾R的起點,通過導入語有意識的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能快速地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語時,教師要善于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使學生進入思維的活躍狀態(tài),開啟智慧的閘門,以達到先聲奪人,事半功倍的奇效。
3.激情發(fā)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一開始的導入語創(chuàng)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在最短時間內(nèi)進入角色,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激情,他們就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當成一種樂趣,把艱難而深奧的探索當成一種快樂,內(nèi)心感到充實、高興,從而產(chǎn)生一種巨大的內(nèi)驅(qū)力,推動他們進行學習和思考。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溫故導入語、釋題導入語、渲染鋪墊、比較分析、背景介紹、作者簡評、演示直觀、名言啟迪等,再如采用和學生密切相聯(lián)的諸如:手機短信、笑話、打油詩、流行歌曲、趣味新聞、廣告、謎語、歇后語、對聯(lián)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將這些方法運用到中學課堂的導入語設計中去,在使導入語增色的同時,也會使充滿活力的中學生沉浸于融洽、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課堂效果定會出奇??傊?,中學語文教學中導入語的具體形式與設計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在于教師精心設計、把握技巧、結(jié)合實際、慧眼選擇。
注釋:
[1]金林祥,張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北生:《教學藝術》,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劉衍玲,吳明霞:《接受學習與課堂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肖鋒:《學會教學——課堂教學基本技能的理論與實踐》,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羅樹華,李洪珍:《教師能力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參考文獻:
[1]李紅.教育心理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65.
[2]李進.教師教育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37.
(尹松琴 安徽省巢湖市黃山中學 238000)endprint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