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芝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從教學中提出問題,從問題入手教學的學習模式,符合新課改的理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以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以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研究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113-01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從教學中提出問題,從問題入手教學的學習模式,符合新課改的理念。為了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xiàn)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一、優(yōu)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語文學習中,小組成員的合作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lián)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操作,表現(xiàn)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長期以來關于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學業(yè)成績方面,教者于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梢娦〗M合作通常采用異質分組是有著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在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下,盡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或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yōu)等生(一名或兩名)、中等生(兩名)、和學困生(一名或兩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yōu)化地重新組合,由學校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匯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并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xiàn)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后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祝福》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祥林嫂是覺醒者還是反抗者形象?”“誰是殺害祥林嫂的真兇?”“‘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后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形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選擇內容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如何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并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復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說,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關系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句段的理解,對課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等。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問題的理解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四、適時扶放,充盈“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著、誘導者和輔導者。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決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簡單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的認識過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擺正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創(chuàng)新潛能,發(fā)揮“主體”作用。而如何擺正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其關鍵就在于教師的“扶”和“放”?!胺觥笔侵附處熢谛〗M合作學習時,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適時地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創(chuàng)設有針對性、啟發(fā)性、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胺拧笔侵附處熢谛〗M合作學習時,針對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
五、評價激勵,延伸“合作”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xiàn)、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tài)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于激勵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刹捎每陬^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fā)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fā)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皮亞杰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機會,我們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機會,使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達到真正、實質的有效學習,實現(xiàn)1+1>2的學習目標。
小組學習的步驟和教師的作用定位以后,嘗試這一方式迫在眉睫。這會讓教師在課堂上教的更輕松,學生學得更賣力,更有效。同時它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更高了,比如對文本解讀的深度,掌握資料的渠道和數(shù)量,整合信息的方法等,引領學生從一篇課文里跳出來看到廣闊的信息,始于問題的發(fā)現(xiàn),終于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但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以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