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浩然
摘要:新課程理念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重點要求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和地理教學氛圍,從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出發(fā),給每個學生提供發(fā)言、發(fā)揮、發(fā)展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本文以地理競賽課《設計旅游活動》為例,對課堂教學設計做了系統(tǒng)的構思和設計,并進行評價和反思,以期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中地理;問題;情景式教學;活動;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10-02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的學科,但又十分注重實用,所以我認為,在高效課堂下的地理教學有兩個基本要求: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和地理教學氛圍,讓學生置身于廣博、生動的自然與人文地理中,從更深廣的社會、倫理等層面激活學生的個體意識,引發(fā)學生思想、情感、知識上的共震,從而學、樂相生,教、樂共融;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把講臺還給學生,給每個學生提供發(fā)言、發(fā)揮、發(fā)展的平臺,給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提供無限的空間,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谶@兩點,對地理競賽課《設計旅游活動》這一課采取了如下設計。
一、課堂教學策略與設計
本課題目是《設計旅游活動》。該課主要教學目標是激活學生學習、探究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探索人文的情感,以及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能力,轉變學生傳統(tǒng)的地理學習方法。我選擇此課作為參賽課,是充分考慮該課題所包含內容的生動性、開放性和啟發(fā)性。在教學設計中,我在每一個要點里設計了學生參與探討的問題,比如第一個要點—了解旅游者的愿望和能力等。具體設計的思考題是:(1)旅游動機與旅游偏好有何不同?(2)同一個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在不同的時間和條件下是否會發(fā)生變化?(3)比較一下父母與自己喜歡的旅游活動有沒有區(qū)別?為什么?(4)列舉你最想去的地方,并談談你的理由。(5)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對旅游活動的偏好有何不同?
高二(13)班全班48人,按照小組編制,以6人為一小組進行探究,并采用為小組積分的策略讓每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主動展示自己。小組討論、發(fā)言之后,我及時進行點評,并為優(yōu)秀小組加分。由于本課題《設計旅游活動》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內涵寬泛,既有開放性和彈性,又能隨時收攏話題。所以我認為,按照我的教學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應該能做到收放自如。
二、過程與實效
實際教學過程中,從學生方面來講:(1)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能夠利用整體的力量取長補短,拓寬、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幫扶互補中習得知識。(2)從學生熟悉的問題入手,學生都能夠很自信地展示,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真正主人。(3)老師的及時點評和肯定,為并且為小組加分,點燃了學生的激情,使課堂生動活潑。從課堂整體結構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1)以問題引領課堂。在課堂中貫穿了大量問題,用問題切入課堂,用問題展開課堂,用問題衍生問題,用問題延伸課堂,用問題總結課堂??梢哉f,我這節(jié)課主要的教學方法就是問題教學法,而且我設計的問題大都能夠擊中學生的心靈,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問題的能力層次多,可以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思考,都能發(fā)言,都能展示。(2)以激情點燃課堂。情境式教學是我在本課中用的第二種教學方法。通過舉實例的方法,讓學生想象自己要去某個地方旅游,把他們帶入那個情境中,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動態(tài),甚至于鼓勵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3)用活動推進課堂。高效課堂強調交流學習、合作學習。這節(jié)課我是充分讓學生占領講臺,以學定教、以學引教,甚至我是“不教之教”。整節(jié)課堂生生、師生良性互動,協(xié)同推進。這樣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活課堂,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的探究能力,于“潤物細無聲”中提高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三、課堂反思
作為年輕教師,教學經驗有限,新課改下的高效課堂模式,處于探索階段,存在諸多不足或有待成長和完善的地方:(1)高二新教材選修課共七本要講三本,內容多,有時為了趕進度,教師對新課的設計不到位,很多時候都急著去上課。一堂課下來,覺得知識塞得滿滿的,彈性時間不長,學生消化吸收的速度慢,學生的學習也比較被動。(2)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活動和實踐活動,有更多的親身體驗和實踐機會。然而,有時候教師為了完成任務,沒有很好地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huán)節(jié)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比較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多時候沒有注意到學生的知識層次和能力層次,而是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講題時,有時一味就題論題,沒有教學生分析方法,理解“所以然”,這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針對不足,今后應采取的對策:(1)要重視教學的三維目標,在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力爭達到最優(yōu)化。要有課前比較周詳的教學設計,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和經驗水平。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在學生活動和合作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chuàng)造和諧的探究氣氛,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參與欲望,并要注重適時點評。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xiàn)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2)每節(jié)課都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3)布置作業(yè)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地接受知識。
最后要說的是,隨著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在教學中我也會出現(xiàn)更多的不足。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大的收獲,能夠給每一個有夢想的學生提供知識的引擎,從而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合格的接班人。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