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標
摘要:“開放教學”是相對于過去“封閉式”的教學而言的。它是以知識教學為載體,以關注人的發(fā)展為首要目標,引導學生在經歷積極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索,主動實踐,合作交流”等途徑,促進學生在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得到實實在在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關鍵詞:多元智力;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070-01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開放”教學恰恰符合了這一教學改革的要求。因為它的課堂教學突出了“以人的發(fā)展”為本,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的全方位參與創(chuàng)造條件;能更好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心理需要,使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fā)展;能更好地啟迪思維,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培養(yǎng)。
一、開放教學的內涵
小學數學開放教學是指在升級的課堂教學目標和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下,借用現實的、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和開放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而進行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活動更加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強調師生之間積極有效的互動,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最終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二、開放教學的實施策略
1、教育觀念的開放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樹立“不同的學生能學習不同的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等開放的數學理念。教師應該以開放的思維來理解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與學的地位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的開放性,辨證地理解兼收并蓄各種教學方法之長,為培養(yǎng)全面素質的人才服務。
2、教學環(huán)境的開放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對課堂教學的參與積極性才會提高。因此,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1)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使學生敢于思考和探究。
教師要本著“教為學服務”的觀點,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充分地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努力促進學生心理環(huán)境的開放,實現學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維的活躍與激蕩,創(chuàng)新潛能的迸發(fā)與拓展。
(2)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時空,使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強調:要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如在教學完“認識物體和圖形”之后,可以讓學生離開座位找一找你身邊所認識的物體的圖形;在教學“目測與步測”時可以帶學生到操場上去親身體驗感受一下。
3、教學內容的開放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學生學習的材料局限于課本上所提供的一些例題、習題,而且要求過高、過偏,條件和結論基本上是封閉的,就導致學生的思維無法得到有效的訓練,對有差異的學生不能實施有差異性的教育;一些例題和習題遠離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很玄,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激起對知識的探索欲望,有的甚至對數學產生厭煩。
面對這一現狀《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方面就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其特點就是把“現實數學”作為數學課程的一項教學內容,主張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強調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求其現實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
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用新課程的理念,樹立新的教材觀,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和尊重教材、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為促進學生的思維服務。
(1)教學內容的橫向開放。即學生的學習材料可以從其它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引出,這種“打通”學科的做法,對學生形成一種辯證觀,一種模式觀,一種數學觀是有好處的。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中“長短”、“數學樂園”等主題圖,它提示我們的是一種“做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們在類似的操作活動中體驗和感悟數學。不管是哪一類主題圖,教材只是向我們教師提供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和自主、合作的學習活動方式。
(2)教學內容的縱向開放。即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作一些必要適當的引申和拓展,使學生對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為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一個進一步探索的通道。例如:在教學“統(tǒng)計”結束后,我這樣提問:這節(jié)課學習了統(tǒng)計,課后你準備統(tǒng)計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發(fā)言后請學生選其中的一項進行統(tǒng)計,回頭再交流。這樣,既然讓學生學以致用,又能激起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4、課堂練習的開放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fā)展,面對全班幾十個基礎各異,能力不同的學習個體,老師要注重因人施教,在練習上更要體現差異性。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為每一個學生都提供思考、鍛煉的機會,為各個層次的學生提供攀越知識障礙的階梯。利用條件開放,問題開放,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練習情境,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積極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總之,新教材給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戰(zhàn)。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正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指導精神,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情況下,有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資源,開放地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讓我們師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煥發(fā)勃勃生機。